除去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也是一门精妙的章法,只是这掌走的是刚猛的路子,青书也不宜习练。但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也就不再犹豫,先将它的招式心法都记了下来,以后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天山六阳掌共有九式,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放马华阳,挥日阳戈,衡阳雁断,晋阳之甲,葵藿倾阳,鲁阳回日,阳歌天钧。此掌能将阴阳二气相互结合,且每掌中所蕴含的阴阳之力都各不相同,敌人很难找到破解之法,是以练此掌体内需有阴阳二气。虽然条件艰难,但练成后威力绝对不同凡响,出掌时气随意转,不论对手以如何狠辣的手法攻来,均能以这法门化解,而且化解之中,必蕴猛烈反击的招数。而且此掌还是破解生死符的不二法门,不过现今逍遥派已经在江湖中绝迹,生死符这个天山童姥的独门绝技也亦无人能使,所以起先宋青书并不关注这一方面。
不过,待看到下面卷册上的生涩符运行法诀,宋青书就立刻改变了主意。生死符实是武林中第一等的暗器,是利用酒、水等液体,逆运真气,将刚阳之气转为阴柔,使掌心中发出来的真气冷于寒冰数倍,手中液体自然凝结成冰。发射生死符更有学问,在这片薄冰之上,如何附着阳刚内力,又如何附着阴柔内力,如何附以三分阳、七分阴,或者是六分阴、四分阳,虽只阴阳二气,但先后之序既异,多寡之数又复不同,随心所欲,变化万千。
宋青书起先只知道生死符是一种折磨人的恶毒武功,没想到其竟是如此精妙,当下欣喜异常,心想一定要将这门武功学会。他倒不是以折磨人为乐,只是此功用以制敌的居然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酒,水,乃至空气,如此岂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施法,而不必借助于其他工具?
他又细细看了一遍卷上所在的运功法诀,有了上次北冥神功的经验,他不敢再轻易全心习练,只是将丹田内的真气抽一缕出来。小心地顺着身体的经脉,先运到肩头巨骨穴,再送到手肘天井穴,然后送到手腕阳池穴,在阳豁、阳谷、阳池三穴中连转三转,然后凝聚于掌心。
瞬间,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空气中的丝丝水汽慢慢聚拢过来,在他的手心附近聚成虚虚的一团,就与一团缭绕的雾气般不断变换着形状。宋青书惊喜异常,连忙催动体内更多的真气,只是真气虽然增加,雾团却不再变大了,随着他手上劲力的消失,慢慢消失在了空气中。
宋青书并不感到气馁,才第一次尝试,就能达到如此效果,实在是超出他的预料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他练习的武当心法与逍遥武功一脉传承于道家,本身就有相通之处。而且之前他贸然修炼北冥神功,虽然最后引发了体内的毒素,但他的真气已经被这门功法转换了大半,是以能够随意地将体内的真气阴阳转换。他体内又含有一半为至寒的毒源,此毒源能在无形中激发他身体的寒气,所以这个时候他使用生死符,体内的寒气被牵引,在运行真气的时候随之作用,反而成了一大助力,帮他把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化状态。再者,这石府附近就是寒潭,水汽深重,自然能快速的凝聚寒气。
不过宋青书到底没有北冥神功做内力的基础,并不能真正练成生死符。所以在他沉下心学习了数月,费心研究怎样引动真气,怎样将阴阳不同的真力注入水滴中,又如何把握发力所要把握的力道后,也只是能简单地将气□化,然后注入内力发射出去而起。这样威力便打了一个折扣,与真正的生死符相差太远,宋青书又努力了许多日,仍是局限于功法而不能提高,才渐渐死了心。想了想,他学生死符的初衷也就是能随时制敌而已,并不需要发出真正的生死符让别人生不如死。现在他用内力凝聚的水珠已经能够在石壁上打出一个小孔,这样的程度已经够用了,便也就释然了。
开始宋青书并不知道当年段誉是怎么出去的,但看到后面的龟息神功,脸上也不由露出了放松的笑容。秘密原来在这里啊,龟息功能够使人在不利处境下,临时闭气,尤其是水下,通过龟息功可以支持很长时间,以待改变局面。这里唯一的出路就是石道尽头的那潭深水,开始这条路宋青书连考虑都没有考虑过,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能在水下支持多久。可是若学会了这门武功,出去就简单的多了,最大的难题如此轻易就解决了,他如何不兴奋?
随后剩下的只有小无相功和白虹掌法,白虹掌力是李秋水的一门绝学,并没有记在原来的图册上,而是另有一个副册记载,宋青书寻思着这估计是段誉特意寻来的,并不如何惊奇。这也是一门控制掌力方向的功夫,最大的特点是力道曲直如意,尤其是以劈空掌形式发出时,看似正面对敌,实则掌力方向却游走不定,对手很难察觉。宋青书看了一眼,不再起什么别的心思,直接在心中将其默记了下来。
至于最后的小无相功,宋青书倒是真正为难起来。小无相功精微渊深,以此为根基,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罢了。在天龙中,鸠摩智曾用此功模仿少林寺七十二绝技而不被人识破,但这也只是表面相似,到底不必真正的江湖绝技,说起来有些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