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秦早早地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他拿出放大的相片给大家看,这是一张一尺二寸的黑白相片,照片上老人和小孩记二十多人,独独黄老先生的头上长出两只牛角,这一张比昨天那一张看上去更清楚。
耿先生问小秦:“看黄老先生的相貌与穿戴,不像是普通人家,不是单纯种地的老百姓,!”
小秦说:“耿先生不愧为江湖中人士,单凭一张照片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份,佩服、佩服,黄老先生家世代中医,他父亲是清末的宫廷御医,黄老先生年轻时随父亲在朝中呆过一年,从朝中其他御医哪里学到不少偏方、奇方,他是咱这地方有名的老中医。”
耿先生说:“我从县志上看到过类似这个家庭的记录,如果是与县志上写的是同一个家庭,能够登门拜访,真是三生有幸,我家也是世代中医,正好我向老先生请教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你不用担心,这相片上的现象也许兆示了黄老先生是神仙下凡呢!”
村长给他们安排了马车,匡正与猴子跟随耿先生一同前往,一个小时后,赶到黄村黄老先生的家。出门迎接的是昨天在韩村见过的小伙子,小黄,几句寒喧,小黄领他们进了院子,院子比匡正他们在韩村住的院子要气派的多,由于有人居住、整理的原因,院子布局井然有序,正房门的西侧一颗足有百年树龄的石榴树,巨大的树冠占去窗前的一大片空间,石榴树下各色菊花已经开放,临近寒冬,郁郁葱葱的菊叶给整个院子增添了绿的生机。
进入屋内,古色古香的家具给人一种典雅、宁静的感觉,空气中迷漫着一丝草药的香味。
小黄招呼大们坐下,从东厢房请出黄老先生,耿先生向前搀扶黄先生,并做自我介绍,黄先生认出了照相的小伙子,主动地打着招呼,分宾主落座后,小黄沏了茶,并一一将水送至客人面前,耿先生说:“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看家中的摆设,就知道先生的家是书香门第,看满屋子的中药和厚厚的病历,便知老先生医术的高明,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从走路的轻盈、矍铄的神态来看,便知老先生也是位善于养生之人!”
黄先生听完耿先生的赞誉之词,觉得对方确实发自肺腑之言,而无阿谀奉承之意,高兴的说道:“听先生的谈吐也并非等闲之辈,敢问先生贵姓、家住哪里?”
不愧是文化人对话,虽然匡正不能听懂他们的全部谈话,但感觉文绉绉的。
耿先生说:“实不相瞒,我是百里以外县城北面耿家庄的,姓耿,我家族到我这辈,是五代中医!”
黄先生问道:“照耿先生这么说,我们是同行咾,敢问家父怎样称呼?”
耿先生答:“耿其盛,家父如果在世的话,也有九十多了。”
老先生起身,激动的望着耿先生,“你是耿老爷子的家人,你排行老几?”
耿先生说:“弟兄三个,我排行老三,兄弟三人中,只有我继承了祖业,我的两个哥哥都移居国外经商。”
黄老先生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在我年轻时,一年的冬天,我随父亲去县城赶集采购药材,恰逢天下大雪,堵了路,是你家父收留了我们,在你家住了十天,我们的人、车、马、药材没有受损失,我见过你的两个哥哥,那时,你好像在外求学。”
耿先生说:“以前听家父谈起过此事,帮了区区丁点忙,你还多次登门致谢,倒让家父有点不好意思。”
黄先生说:“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贵府老爷子相救,我们采购的药材如果受了损失,势必使我们倾家荡产!”
他们两人越说越投机,好像老友相见,有说不完的话,小秦在一旁着了急,提醒到:“耿先生,我的问题如何向老先生交代?”
经小秦提醒,耿先生想起此行的目的,他喝了口茶水,调整了情绪,很谦逊的对黄先生说:“老先生,我与这位照相的小秦师傅是昨天认识的,只有一面之交,就在昨天,我收了一位徒弟,”耿先生指着旁边的猴子说:“就是他,收徒仪式上,恰逢小秦去韩庄,大家觉得何不把这美好的时刻留住,就请小秦给大家照相,正当大家照得兴致高时,你家的这位兄弟去了哪里,与小秦争论一番后,差一点扭打起来,我向小秦问明事情的原因,感觉事情奇怪,自告奋勇与小秦来到你家,向你解释、共同探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耿先生示意小秦拿出相片递给黄先生,老先生竟然不用戴眼镜就观察起相片来,一边观察一边说:“ 小秦的技术不错嘛,照的很好!”
耿先生加重语气说:“老先生真看不出什么异样来?”
耿先生走向前,指着相片上黄老先生的头部说:“老先生,你看这里,”
黄先生仔细端详片刻,惊道:“啊,世上怎会有如此之事?”
老先生的大吃一惊,令耿先生不知所措,心中暗想,“莫非老先生只知中医的望、闻、问、切,而没有涉足其他学科?我今天来,真是难为老爷子了!”
耿先生纳闷之时,老先生笑问道:“观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