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宝儿发现自己越来越和常人不一样。精力集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力量异乎寻常的大,汽车都能推动。甚至不需要做动作,只是凭空想象,就可以让物体飞到自己手上来。同学丢了书本或是玩具,他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同学中很多是小时候欺负过他的,但现在却对他崇拜得很。
不过,张宝儿并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些能力,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身上出现这种怪事,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病。
在张宝儿身上发生的这些奇特现象,倒是和他的祖先张继先很相似。这位张继先天师,就是《水浒传》中洪太尉遇到的少年天师。他从生下来一直到五岁,都不曾说过一句话。
洪太尉上龙虎山的时候,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而实际上,张继先出生于公元1092年。所以,如果洪太尉真的见过天师,那么,他见到的肯定不会是张继先,而是当时在位的第二十七代天师张象中。
《水浒传》中,上清宫的主持真人对洪太尉是这么说的:“这代天师,号曰虚靖天师……”其实,被赐号“虚靖先生”的天师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而不是张象中。张象中虽然天资聪慧,但并没有配得上天师称号的法力,倒是在传说中,“虚靖先生”张继先神通广大,道法神奇,在张天师一家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仅次于祖师张道陵。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才硬要把他拉来穿越一次。
张象中活着的时候,北宋京师确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瘟疫。不过,宋仁宗并没有派人去请他做法消灾。倒是后来的宋徽宗,确实找过张继先天师。
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个帝王中,对道教最痴迷的莫过于宋徽宗。据说,他曾梦见太上老君对他说:你奉承天命,应当振兴道教。因此,他自称是神霄帝君下凡,暗中授意让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集天神、教主、人君三位于一体。他在位时,大建宫观,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
为了弘扬道教,宋徽宗曾下诏严禁百姓拜佛,将佛教中诋毁道、儒二教的书籍全都烧毁,还将佛教纳入道教,把佛祖改称为大觉金仙,罗汉、菩萨改称为仙人、大士,和尚改称为德士,尼姑叫做女德。僧侣的服装也都被他改了,僧录司改称为德士司,寺、院改称为宫、观。
北宋末年,徽宗醉心绘画书法,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无心国事。结果,金兵打到汴京,他才急着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
关于金国入侵这件事,宋徽宗其实早就得到了预警。而这个预警消息,正是来自于龙虎山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先生。张继先早就曾经预言北宋政府届时将会大难临头。他奉劝徽宗修德治国,以挽回宋朝濒危的国势。
大敌当前,宋徽宗和儿子钦宗并没有积极派兵抵御,而是想请神仙帮忙。当时,徽宗首先想起的就是张继先,于是紧急下诏请张天师前来拯救国家危难。
宋徽宗之所以对张继先如此寄予厚忘,是因为曾见识过他的法力。
那一次,徽宗找张天师做法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因为政府的财政问题。
山西省的运城地区,有一个解州镇,那里出产“池盐”。一个个宽阔的盐池,直接在里面舀卤水,晒出来就是盐了。正因为如此,解州池盐的产量非常高。
和现在的石油差不多,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国家专卖产品。根据经济学理论,垄断必然造成行业的退化和官僚化,古代盐业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买到比官盐好得多的私盐。为了保证官盐的利润,历代封建政府都以重刑来维持政府的行业垄断地位。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私盐就要被处死刑。清政府实行的是官商一体化,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专卖商人得以攫取巨额商业利润,成为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清政府每遇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时,盐商往往会慷慨解囊,多则数百万,少亦数十万。由此可见,盐业是如何高利润了。
北宋政府也不例外,国库税收的一半来自解州的盐池!
宋徽宗崇宁五年,这棵摇钱树却出了毛病:池水外溢,采不出盐来了。地方官急忙上报朝廷。徽宗得知此事后,询问道士徐神翁,徐神翁告诉他,这是因为盐池里有一条蛟龙。
该为皇帝分忧的时候,满朝大臣竟然没有一个站出来,拍胸脯说自己去降妖伏怪。
宋徽宗非常烦恼,盐钱收不上来,皇家美术学院都没有经费了。正在苦恼的时候,有人向“教主道君皇帝”推荐了张天师。
当时,尽管只有十三岁,还没到合法工作的年龄,只是个童工,张继先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旨意,率几名弟子和朝廷的官员直奔解州。到了盐池旁边,他拿出笔来画了一张符,丢进了盐池。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大白天变得像是黑夜一样。一声声霹雳震天响起,血红的池水翻滚得像是开了锅的水。突然,半空中出现一位金甲神将,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