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绝对不碰其他的钱。终于有一天,他的妈妈忍不住了,就问他:“为什么你只拣1元的硬币,你去商店买西时,还是认识钱的大小的呀?这个小孩说,“如果我拿了其他的钱,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向我扔钱了!”告诉你们,我要做那个小孩,因为我很在乎“以后”,而你们一定更在意比1元的硬币价值大的十元、五元的大钞票吧,我取1,你们取5、取10,那你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呐?
王木木说:我再讲个故事:某国有个富翁年轻时很穷,仅有一块收成很差的旱田。为解决灌溉问题,他在地里打水井,结果冒出了石油。于是他把水井改油井,农田改油田,从银行里贷了款,添了设备,雇了工人,搞起了石油开采。
后来他在现场巡视时发现,那些油田监管人员都没有尽力,而是松松垮垮,漫不经心。于是他请教一位经济学家,一句话就点醒了他:“因为那是你的油田而不是他们的。”这个未来中富翁顿时明白了,他把各位工头召集起来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你们负责经营,收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工头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再没有了偷懒和浪费现象,油田欣欣向荣,财源滚滚而来,此人也成了大富翁。
如果你以为这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富翁是因为他家地里挖出了石油,那你就错了。他挖出了比石油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生产热情,而员工的热情是靠向他们让利激发出来的。可见,个人利益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就必须从这里开始。
所以,本人王木木既然已经明白了这些道理,难道还会背道而驰吗?
王木木说:我再讲个故事:某人请一叫牛某某的老板谈他的成功经验,他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小时候很调皮,但小朋友都围着他转,他叫干啥就干啥,甚至他叫打谁就打谁。小朋友们为什么听他的呢?不是因为他个子大、拳头硬,别人怕他,而是他仗义疏财,常把家里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分给大家。所以他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他创办公司时大家都愿跟着他干,因为知道他有分钱的习惯。后来他的公司成为某业的龙头老大以后,他仍然保持这种习惯:工资不是最高的,房子不是最大的,车子不是最好的,还把很多股票捐出去。所以大家信服他,不好好干觉得对不起他,心里有愧。这样他的公司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团结战斗的集体。这是牛某某成功的重要原因。牛某某和他的集团成功的经验也说明,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经济人假设对他们是适用的。你们认为我王木木做不到这一点吗?
王木木说:我再讲个故事:这是一个在外国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段时间,由于经济不景气,美国的制鞋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某制鞋厂决定到远处开拓市场,他们选取了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无独有偶,位于大洋彼岸的英国某制鞋厂,也把目光盯在了这块未曾光临过的土地上。两厂的推销员在小岛不期而遇,他们到达的当天就各自开始了调查。
一天后,调查完毕,两位推销员都给自己的工厂拍了一封电报。
英国推销员的电报是送样写的:“这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我明天将搭早上第一班飞机回去。”
美国推销员的电报则写的很乐观:“太好了!这里还没有一个人穿鞋子,这是个最具潜力的新市场,我将住在比岛上。”
结果如何呢?
英国的那家制鞋厂很快倒闭了,而美国鞋厂的销售额则因新市场的开拓而增加了17%。后来,国际上一位著名的专家就这件事发表评论说:英国人认为该穿鞋子的已经穿了,没有穿鞋子的永远也不会穿;而美国人则认为,没有穿鞋子的人要教育他们穿鞋子,而且一人要有好几双,在美国鞋厂推销员的观念里,市场没有饱和的概念。
各位大人,本人王木木不会学英国人的,本人王木木一定能成功地成为美国人的。
王木木说:我再讲个故事: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
答曰:“写文章。”
问:“什么题目?”
答曰:“《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
答:“文章。”
问:“题目是什么?”
答:“《浅谈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
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一只动物,能力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老板是谁》。”
这只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诉了他的一个兔子朋友,这消息逐渐在森林中传播;狮子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告诉兔子:“如果这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