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晋末狼烟> 33、安于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安于之死(1 / 2)

不管是赵鞅基于何种原因,他对智跞的意见执意不从,不会伤到智跞什么但却严重侵害到梁婴父的利益,破灭了梁婴父一心想进入六卿的愿望,气的梁婴父牙根都痛,他使出了自己的小人行径。

宴会之后不久,梁婴父便对智跞说道:“主公可知道赵鞅为何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为何晋阳之围长达半年依然如此之强大?”梁婴父很是聪明,他没有直接提到赵鞅与智跞在设立卿位上的意见相左,而是直接从赵鞅的实力说起,这才是智跞最关心的事情。

智跞:“为何?”

梁婴父:“赵鞅的势力会强大得这么快,都是因为他有一个重要谋臣---董安于。你想想,晋阳城乃是董安于所建,如果没有当年董安于建的晋阳城还有赵鞅的今天吗?”

智跞:“所言极是。”

梁婴父:“主公你可知道为何现在赵鞅会反对六卿制度吗?”

智跞:“难道还是董安于出的主意?”

梁婴父:“正是,我听说原本赵鞅不反对六卿制度,就是因为董安于给赵鞅出主意说实行四卿分治有利于集权才导致今天赵鞅反对咱们的想法。他可是赵鞅的左膀右臂呀!如果不除掉董安于,让他始终为赵氏出谋划策,赵氏终有一天会得到晋国。”

梁婴父的话的确是说到了智跞的痛处,他也非常清楚赵鞅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他的手下有一帮子能臣武将,而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就是董安于,他可是赵鞅府的宰(春秋时期家臣的首领),赵鞅的许多计谋都出自董安于之手。

智跞在想即使不能设立六卿牵制赵鞅,那么杀掉董安于也能够断其手臂。

于是智跞问道:“那你以为该如何?”

梁婴父:“主公为何不借口董安于先发起战祸之名去责备赵鞅?这样一来既能够转嫁赵鞅杀死叔父之事,也能够把二卿叛乱的根源转嫁到董安于身上。主公你想想要想一下搬到赵鞅肯定不易,但可以把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搬到,最后再一举拿下赵鞅可就容易多了,主公你觉着如何?”

智跞久久不语,怪不得人言梁婴父是卑鄙小人,今日一看果不其然,但是梁婴父这个计策的确对智氏有利。但是智跞是一个老道的政治家,虽然他想杀董安于,但是他自己不能说,这需要创造时机。

当晚他将范皋夷、刘明等人请进了智府。

第二天,晋国大殿。

智跞:“启禀国君,近日接到探报说范吉射、中行寅两个叛贼已经联络齐国等反晋国家在两国边境集结兵马准备攻打我晋国,图谋重回晋国。”

晋定公:“竟有此等事情?”

智跞:“不仅如此,二卿还策反各自封邑的人民发动暴乱;同时还请求北边的戎狄进犯我北部边境。”

晋定公大惊:“这么说晋国危亦,各位爱卿快快拿个破敌之策呀!”

智跞:“国君不必惊慌,微臣已经同韩赵魏三位大人商议拿出了破敌之策,恳请国君定夺?”

国君:“这么说爱卿已经胸有成竹了,说出来听听。”

智跞:“微臣和三位大人商议将分三路抗击二卿的进攻,一路由赵大人为主帅韩魏为副帅,带领三家兵马前往南部边境抗击各国联兵和二卿的兵马;一路由微臣率领抗击戎狄的入侵;三是派人前往二卿的封邑进行安抚。国君以为妥否?”

晋定公:“不错,不错,各位爱卿议议。”

“不错,不错”

“赵大人亲自带兵平叛,定能一举成功。”

朝堂上一片认可之声。

“启禀国君,微臣认为必须解决一件事之后,再谈赵大人率兵出击一事。”这时范皋夷突然说道。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晋定公:“何事?”

范皋夷:“范吉射、中行寅确实发动了叛乱,但刨根问底还是由赵鞅的家臣董安于挑起的。当时赵鞅杀死国家官员后,国君曾下令由二卿带人前往赵府拿人,但是却遭到了赵鞅家臣董安于的反对,当时董安于调集了大队的兵马,二卿不敌才发兵攻打赵鞅,进而引起叛乱的,由此可见董安于乃是这次叛乱的根源所在。晋国的法律早已注明:率先发动祸乱的人必须处死。臣请依据法令处死董安于,将此事彻底解决后,赵大人以后也就没有什么把柄给别人说了,打起仗来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刘明:“微臣也认为应该将此事彻底解决了,以后也就没有人再借着这事向赵大人发难,赵大人今后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轻装上阵了。”

“也是,也是。”朝堂上有人不自觉跟着说道。

面对朝臣们的议论,赵鞅始终一句话没说,此时他找不一句话来反驳众臣。当初赵鞅迟迟不肯迎战就是担心会有这一天,但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赵鞅六神无主,深恐赵氏也成为众矢之的,又自觉愧对于董安于一片赤诚。

晋定公:“赵大人,董安于是你的家臣,还是要你来处理,给你三天时间解决此事。十日后发兵抗击二卿的进攻。”

赵鞅木讷的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