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该如何形容呢?
有人会说,媒体就是一群狗仔,闻到一丝异味就蜂拥而上;有人会说,媒体就是一群鲨鱼,闻到血腥味就亮出獠牙。
唯恐天下不乱,很多时候是贬义词,但是对于媒体来说,这是褒奖,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就算是在专业的影评之中也是如此。一个叫好的声音出现,会有更多的人跟风,同时会有更多反对的声音响起,只有出现对立,出现争吵,新闻才能卖钱。所以,一部电影,让所有人都喜欢是不可能的,就算心里喜欢,但是为了报纸、杂志的销量,也会充满批评。
这,就是媒体。无关乎好与坏,只关乎销量。
《十七岁的单车》首映之后,情况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同。
不过,最先兴起的声音确实称赞的声音。
《看电影》最为国内最权威的电影评论期刊之一,率先对这部在戛纳拿到“金摄像机奖”的作品进行了评价。
“我们可以从这部陈默导演的处女作中,清晰的看到,这部处女作竟然没有丝毫新人导演的缺陷。导演陈默对这部电影的构型十分优美,造型意识强烈,大胆运用灰色调和明亮调的对比来衬托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社会边缘人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渴望。
本影片以阿贵的单车为线索展开,从工作送车到丢车再到抢车,最后到单车一人一天,一直到人被挨打车被砸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现了阿贵等社会底层人物生活奔波,为改变命运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以及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的理想的坚持和坚守。
陈默导演巧妙的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让阿贵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高楼大厦中,孤单的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影片中有好多镜头是来展现阿贵的孤独的,在老乡开的小卖部里,吃排骨面,偷窥城市美女。毫无疑问,他对生活,对性的本性追求是有的,只不过把这种追求隐藏在内心深处,不轻易的裸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影片最后的发展是触目惊心的。阿贵终于完全取回本该属于自己的车子时,命运却又跟他开了玩笑。小坚的情敌来找小坚报仇。他又无可奈何的被卷入。就像他自己说的:‘不管我的事,不管我的事。’
最后,阿贵扛起惨不忍睹的自行车,大步的穿越街道,此时,这个城市是寂静的,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的境界,唯一有的就是阿贵一个人孤独的,纠结的,落魄的走···
不得不承认,导演陈默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出了让人震惊的导演才华,同时他本人在影片中饰演的少年阿坚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不难预见,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导演,不客气的讲,他的成就很可能超越张一谋,超越陈恺歌,超越冯晓刚!”
轩然大波!
这篇影评出来之后,彻底引爆了影视圈。一个不足二十岁的新人,凭什么会被《看电影》如此权威的杂志认为可以成为世界级导演?!
有称赞必然会有批评,更何况在电影首映式上,时光娱乐和华谊的关系可以说已经昭然若揭,一些亲近华谊的媒体必然不会让时光娱乐得意太久。
《银幕内外》首先爆料,“高媛媛和导演陈默,剧组激吻镜头竟直接搬上大荧幕!”
只是和羞涩的一个吻而已……
《大众电影》更是相当专业的开炮分析道:“我不知道自己看的是电影还是话剧!
也许是新人导演的缘故,导演陈默过分追求一种青春的感觉,但是却适得而返,过于忸怩做作,让人在观影的时候,十分想出去走走……
同时,导演明显在把握电影的时候,过分强调生活的差异,而且有意去把差异放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差异是一种感受,而不是一种表白,它应该没有痕迹的散布在生活中,而不是把它摆出来,从这一点看来,陈默终究是一个新人导演,超越冯晓刚?未免太夸张了!
最重要的一点,这部电影的剧情太单薄了,经不起推敲。而起女主角高媛媛的年龄偏大了,清纯的感觉没有,反倒是做作更多一些。
虽然,作为一个新人的导演的处女作,我们不能太过苛刻,但是观众应当保持理智,媒体更应当保持理智。”
这篇影评出来之后,自然引起了一片跟风,毕竟夸奖的声音听多了,批评的声音显得更有市场一些。
《电影世界》紧接着写出了一句话影评:“新人导演不是拍摄烂片的借口!这部电影和姜闻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这个影评,瞬间让《电影世界》的销量上升了两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个标杆,这部电影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自然是中国影迷心中的经典,而《电影世界》在影评之后,将两部电影作了全面的对比,自然吸引了大量影迷的目光。
这些影评大都是针对电影来讲的,而随着《大宅门》在央视开播,一路飘红的收视率,让陈默作为一个演员更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