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王柴桂现在真是头痛欲裂,苦不堪言。
到目前为止,开封府留守司内的线眼还在坚持说留守司的本部官兵依然在整装待发,并没有出动。而身边李宪的两个贴身童子则在不断地哭诉着说,新月桥那边有不少于五百名装配有神臂弓的留守司精兵。小梁王自己领着右军都督张俊、兵部尚书王铎、以及从兵部抽调的一千人马来到金明池边,又发现了一整队的人马,起码有四五百人,打得同样是开封府留守司的旗号。
“难道宗泽私自扩大编制,这可是杀头诛九族的大罪!”柴桂恶狠狠地构想着如何去告御状,参宗泽一本。
但细细看来,对面的人马又不象是留守司的部队。他们个个身材魁梧,孔武有力,杀气腾腾,比御前禁卫军更为精壮。
小梁王望了一眼右军都督张俊,张俊会意了,策马向前,大声问道:“我是右军都督张俊,前面的兵马,是何人领军,快快上前听候问话。”
这时候对面的人马中间让出一条通道出来,一匹高头大马驮着一位手持丈二银枪的矍铄老将,慢慢踱步走了出来。那老将微笑着说道:“都督大人真是好威风啊,要不要老夫落马给你下跪了?”。
张俊一看,大吃一惊,竟然是天波杨府的老祖宗梅花枪杨文峰,不用说,面前的这些精兵肯定是传说中杨府私兵---杨家忠勇军。
张俊登时糊涂起来了,这杨府的老祖宗自从二十多年前被李宪从西北前线驱赶回京师,一直不问朝政,隐世多年。杨府的忠勇军也只是名声在外,从未真正出动过,如今怎就都站在自己的面前?
杨家老祖宗的身后又走出三骑将领,三员将领各自举着一面大旗,上面分别绣着“杨”、“宗”、和“帅”的字样。
张俊身后从兵部调出的一千兵马立刻骚动了起来。
原来宋代实行“更戍法”:即是不改变驻扎营地和管辖该营地的将领,而是把军队定期调往不同的地方戍守,使其“往来道路,足以习劳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劳佚”。简单说来就是营房和将领不动,而下辖的大兵要按时调动。
一九四九年建国以后,毛太祖的做法与宋太祖祖赵匡胤刚好相反,毛太祖把各大军区的最高司令官和关键位置的将领定期轮换,但其目的也是差不多。
“更戍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将不得专其兵,而兵亦不至骄情”,以彻底消徐唐末五代军事将领以武力称雄一方,乃至威胁到进行安危的隐患,但同时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宋神宗时,为增强国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军制的新法,主要有省兵法、将兵法、保甲法和保马法。其中将兵法,即改变更戊制造成的兵将分离,使武将对所管辖的部队有统御川随和指挥作战之权。
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又恢复“更戍法,这也是宋朝积弱的原因之一,。
张俊那一千兵马的骚动当然是因为看到了“杨”、“宗”、和“帅”字三面大旗。
那一千官兵有可能不认识右军都督张俊,不认识兵部尚书王铎,但肯定听说过忠烈杨家军和宗泽老帅的名堂。如今竟然要自己去和这些传说中的爱国忠勇之军作对?要和这些传说中武艺高强,勇不可挡的名将拼命?
小梁王见势头不对,便与王铎一起策马来到圈中,对着杨文峰拱手说道:“杨老将军,小王柴桂有礼了。”
杨文峰也略为欠身,说道:“忠勇侯杨文峰见过小王爷,今晚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还请小王爷赎罪。”
宋太宗赵光义封杨六郎延昭为世袭忠勇侯,故以后杨家的历代家主也是以忠勇侯自称。
小梁王说道:“杨老将军不必客气了。但今晚老将军带着诸多人马来到这偏僻之处,不知所为何事?”
杨文峰说道:“老夫收到开封府留守司的调兵符印,要借用我杨家的忠勇军。军令在身,请恕老夫我不能透露。”
杨文峰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张俊他们无可奈何。
等了一炷香的功夫,见杨文峰他们完全没有退却的意思,看着码头停泊着的船只,小梁王一咬牙,说道:“我收到密报,说今晚这里有人要私运军械,意图谋反。所以我和尚书大人和都督大人前来缉拿匪徒,还请老将军给个方面。”
杨文峰正要回答,又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远方有人大声喊到“开封府留守司留守大人驾到。”杨文峰松了一口气,杨家毕竟已经日渐衰落,杨文峰也不愿和三位朝廷里的红人死磕。
“哈哈哈哈哈哈!”人未到声先至,“这汴梁城的夜晚居然还有人舞刀弄枪,莫非当真有人要谋反不成?”
小梁王借着火光看时,那宗泽只带着贴身的护卫,一行几十人冲到了圈中。
“竟然是柴小王爷?还有张大人和王大人?如此深夜,几位大人领着诸多人马到此,不知所谓何事?”宗泽可是现官现管,当然要先声夺人。
张俊和王铎与宗泽都是平级,但毕竟是在人家的辖区,不好说话,只能先拱手行礼。
那小梁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