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三百一十三章 秦桧的宦海浮沉(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一十三章 秦桧的宦海浮沉(二)(1 / 3)

这时候的吕颐浩尚被蒙在鼓里,兜里怀着各种的作战计划,气冲冲地赶到了长江边上,去镇江经营他的江、淮、荆、浙诸军事。Du00.coM

吕颐浩征召文武官员七十多人,带领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两支军队随行,百官列班送行,声势浩大。

然而,在吕颐浩离开后才几天功夫,秦桧就马上开始动手。

秦桧便宣布成立了一个叫“修政局”的小衙门。从此之后,朝廷中无论大小事情都先交送到新单位,由局子里的人做决定,然后再呈交皇上。

而作为“修政局”的创办人,秦桧自己把自己任命为“提举”也就是局子里的一把手,掌握大权。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中人大都明白过来,原来这个家伙想要独揽大权。

......

这个所谓的“修政局”,说白了,就是要避开朝廷原有的议事和管理规则,另外架设一个权利中心,把旧有的机构和人员架空了。

这个做法并不是秦桧自己所发明的,在宋徽宗时代已经早有先例,那是太师蔡京所提议设置的“讲议司”。

崇宁元年,在徽宗天子的默认下,当时刚刚担任宰相不久的蔡京,就在朝廷原有的行政系统之外,另行设置“讲议司”。

这个“讲议司”以宰相为提举,侍从为详定官,卿监为参详官,又置检讨官,讨论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铁、赋调、尹牧事宜,每事各以三人主持,还另置枢密院讲议司讨论武备和军事安排。

“讲议司”一成立,蔡京很快就成为了独相,权倾朝野,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个“讲议司”太过霸道了。乃至于连徽宗皇帝都感到不安,于是在三年后,也就是崇宁三年,“讲议司”被废除。

然而在二十年后。也就是宣和六年,刚刚经历完宋江和方腊的叛乱,再加上刚刚与金国签了盟约,开始征辽,朝廷的财政极度困难,因此徽宗皇帝同意太师蔡京的请求,再一次设置“讲议司”,直至靖康之变。

对于“讲议司”的误国之政,高宗皇帝的第三任宰相朱胜非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初,崇宁中。蔡京做相,置讲仪司,凡谬政弊法,流毒天下者,皆当时所为也。”

对于朱胜非的这一番言论。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下一个例子,相信会引起很大的触动。

距离现在五十年前,毛太祖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中央wenge小组。

这个小组成立不久,就已经架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成为当时的权利中心。

而秦桧搞的这个修政局,和蔡京当年的讲议司。以及几百年后的中央wenge小组一样,换汤不换药,都是要独揽大权。

......

揽权很正常,换谁登场都这么干,问题是秦桧的吃相太难看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就想跟蔡相公比较了?

太师蔡京当年可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磨难。和新登位的皇帝志趣相投、肝胆相照,这才一步步爬了上去,搞讲议司操控全局。

你秦桧才回来不过一年,还有很多的问题尚未解释清楚,凭什么一人独大?

于是乎。朝廷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愤怒了。

参知政事翟汝文当面痛斥秦桧,然后向朝廷提出辞职。

谏官方孟卿多次上奏抨击秦桧。

而屯田郎曾统亦质问秦桧道:“宰相事无不统,何以局为?”

甚至连秦桧的好朋友,监察御史刘一止也劝说道:“修政局的事情绝非如今的当务之急,何必急于匆匆上马?”

对于这些不同的意见,秦桧不予理睬,一意孤行。

无奈,朝中的有心人便派人去长江边通知吕颐浩:“你被秦桧骗了。”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二年,桧奏置修政局,自为提举,参知政事翟汝文同领之。未几,桧面劾汝文擅治堂吏,汝文求去;谏官方孟卿一再论之,汝文竟罢。

监察御史刘一止,桧党也,言:“宣王内修,修其所谓外攘之政而已。今簿书狱讼、官吏差除、土木营缮俱非所当急者。”屯田郎曾统亦谓桧曰:“宰相事无不统,何以局为?”桧皆不听。既而有议废局以摇桧者,一止及检讨官林待聘皆上疏言不可废。”

......

吕颐浩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后院失火,只好尽快赶回临安府去,看看那个秦桧究竟在玩什么把戏。

等吕颐浩回到临安府,已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秦桧的“修政局”已经步入正轨,颇有一点尾大不掉的味道。

吕颐浩毕竟是地方官员出身,对于朝廷的这些规矩和门道不太清楚,更何况他的性格本来就是直来直去,根本不屑于去搞那些阴谋诡计。

经过反复思量,吕颐浩终于想到他的一个老拍档---朱胜非。

要说道政治斗争的手段和技巧,朝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