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大队装备的轰炸机是三菱公司制造的九三式重型轰炸机。日本飞行员们对这种轰炸机的印象可不太好。
在登上九三式重型轰炸机之前,永井中尉半蹲下身子在飞机的肚子上摸了两把,口中念念有词:
“天照大神保佑!希望可以顺利的完成这次的飞行!可千万不要出故障啊!”
扇原大尉看着永井中尉那紧张的面孔,大笑了起来,浑身的肌肉都在颤动着:
“小家伙!你求它还不如求我!什么样的飞机到了我的手中都会变得乖乖的!”
永井中尉赶紧站了起来笑着附和道:“当然!扇原君的飞行技术,我是绝对相信的!今晚一定会是一趟非常愉快的航程!”
扇原大尉用手拍了拍永井中尉的肩膀,然后大声说道:“快上去吧!导航机可不能在第二位起飞!”
永井中尉大喊了一声“哈伊!”之后,顺着梯子爬到了九三式重型轰炸机驾驶室里面,扇原大尉紧随其后。
济南机场的跑道上一片轰鸣,数十台航空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噪声,震耳欲聋。
日本虽然被武汉政府称为现代化军事强国,实际上只不过是相对中国而言的。其实对华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能够用于远程作战的轰炸机,屈指可数。
在对华全面战争初期,日军装备的主力轰炸机一直是两种日本自己制造的产品:九六式中型轰炸机和九三式重型轰炸机。而这两种轰炸机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都不太光彩。
九六式陆上中程轰炸机,是日本海军1936年6月正式开始使用的长程双发攻击机,航程倒是比较充裕。松井石根的中支派遣军在上海和中国军队开战之后,由于日军暂时没能控制大陆机场,只能让驻扎在台湾的日本鹿屋、木更津两支航空队的九六式轰炸机从台北起飞,对中国的上海、杭州等地进行“越洋轰炸”,日本国内曾经将这种行动称为“帝国鹰击”形容的无比美好。
可实际上,在这份美好的背后,却是让日本军方难以忍受的巨大的损失。
在中国空军的奋勇迎战之下,日军初期投入的的轰炸机部队损失惨重,仅仅在8月13、14、15日这三天,日军就被击落12架九六式中型轰炸机,被击伤不能再战的九六式中型轰炸机,仅8月15日一天就超过10架。从而在导致投入作战仅三天之后,鹿屋、木更津这两支日本航空队就被迫停止了这种“半自杀式”的轰炸。
之所以装备九六式中型轰炸机的日本飞行队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这与九六式中型轰炸机的糟糕设计是分不开的。日军空军当时内部流传着一种战斗机无用论,认为保护轰炸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轰炸机的自卫能力和速度,而不是用战斗机护航。
为了追求长航程,结构薄弱的九六式中型轰炸机成了中国空军的理想猎物,经常一打就着火,从而获得了“空中打火机”的绰号。
九三式重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倒是比九六式中型轰炸机大了不少,可是作战半径却只有四百公里,属于典型的身重腿短。而且,这种使用固定式起落架的飞机的操纵性极差、故障率极高、对地面勤务依托极大由于机身很重,尽管九三式重型轰炸机装备有两台发动机,但只要有一台发动机因中弹或者故障停车,整架九三式重型轰炸机就会干净利落地冲向地面进入迫降程序。
好在九三式重型轰炸机的结构坚固,所以迫降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从而获得了“直线迫降练习机”的外号。
更巧的是,由于发动机设计不合理,九三式重型轰炸机的发动机显得特别娇气,即使是在中国军队那几乎可以无视的地面防空火力面前,也屡屡熄火。
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连续攻击日军在天津的机场,由于连日大雨,跑道积水,“娇嫩”的九三式重型轰炸机竟然无法起飞出战,最后只好后撤到承德机场“晾干”之后才能再次投入作战。
正是由于九三式重型轰炸机的拙劣表现,日本陆航第十二联队代理联队长、第二大队队长秀岛正夫少佐才会在轰炸张家口的战斗中左发动机中弹熄火,迫降在中国军队阵地上,被中国军队击毙。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永井中尉显得有些不安,他一直透过窗口盯着九三式重型轰炸机翅膀上的那两台发动机,一个劲的咽口水。
可千万不要被打中啊!对华战争开始半年多以来,九三式重型轰炸机发动机中弹之后飞回机场的成功先例到今晚之前也只发生过一次。永井中尉可不敢抱有任何的侥幸想法。
降落伞应该没有问题吧?永井中尉居然开始开始幻想跳伞逃生的场景了。
“嘿!小家伙!集中精神!我们这就要起飞了!”
扇原大尉的呼喊将永井中尉拉回到现实中来,五分钟之后,巨大的九三式重型轰炸机从济南机场呼啸而起。
坐在驾驶室里面近距离观察了一会之后,永井中尉发现他的飞行技术和和扇原大尉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能够将低劣的九三式重型轰炸机操控的如此自如的家伙。有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