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是山东南部峄县境内的一个小镇。位于津浦线台枣支线和台淮公路交叉点上,西临大运河,是徐州的门户,也是滕县失守后,五战区拱卫徐州的最后一道防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徐州的安全,在津浦路北线全面打响之前,中国守军在台儿庄构筑了一定的防御工事,不但修筑起了长达数千米的石墙,还在庄子里面修葺了70余座碉堡。
后来随着第30集团军的工兵部队大举进驻,整个台儿庄完全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31师师长池峰城真的很佩服第30集团军的这些工兵,居然能够那么一丝不苟的和土地较劲!而且质量和进度都还相当不错!在第30集团军的这些专业的工兵面前,31师配属的工兵更像是一批小学徒,还是最不靠谱的那种。
池峰城的31师隶属于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滕县保卫战打响之前,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便接到了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开到徐州北部的台儿庄进行布防。李宗仁要求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附近布下袋形的防御阵地,准备迎接日军的攻势。
第2集团军属于原西北军旧部,总司令孙连仲字仿鲁,是河北雄县人,保定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成为冯长官的部下后,因为头脑机灵,作战勇敢,受到了冯长官的赏识,之后不断升迁,为西北军的一员虎将。后来西北军瓦解,孙连仲的部队被蒋委员长改编为第26路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第26路军又被军委会改编成了第2集团军。
孙连仲的部队名义上是集团军,实际上却只有第30军和第42军两个军,军长分别是田镇南和马安邦。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的口袋阵地的部署,是以池峰城的31师防守台儿庄主阵地,30师与110师在台儿庄以西,27师与独立44旅在台儿庄以东,分别建立阵地。这样日军一旦攻入台儿庄,就会陷入第五战区的口袋阵地之中。
由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担任台儿庄、运河一线的阻击任务,是李宗仁和华毕成反复权衡的结果。中国军队能不能守住台儿庄,对于整个会战的结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激烈的争论过后,李宗仁和华毕成最终选择了将孙连仲推上这口油锅。
华毕成并非有意保存实力,不愿意将他的第30集团军投入到台儿庄的正面防御战当中去,实在是因为华毕成觉得他的部队更擅长运动作战,将100师这样的精锐放在战壕里面挨鬼子的炮弹,实在是愚蠢到家的主意!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就吃过这样的亏,硬是被日本人用大炮轰垮了一大批中央军精锐,华毕成自然不会让他的部队走这样老路。
不能动第30集团军,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三个,一,孙震的第22集团军;二,汤恩伯的第20军团;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
其中孙震的川军早已在滕县打的只剩下了半条命,让川军去守台儿庄,这不就等于拱手将徐州的北大门送给日本人吗?就更不要提什么台儿庄会战的计划了。
至于汤恩伯,他的第20军团倒是兵强马壮完全可以胜任守备台儿庄的任务,可汤恩伯这个人,李宗仁和华毕成都信不过。华毕成对汤恩伯的不信任是基于他对汤恩伯为人的了解,李宗仁对汤恩伯则还要深刻一些。从一开始的时候,李宗仁就对汤恩伯抱着既要用又不能太信任的态度。
所以李宗仁的选择只能是孙连仲和他的第2集团军!孙连仲的部队以善于防守而著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连仲就打过有名的几次防御战。长城抗战中的喜峰口、罗文峪防御战,孙连仲的部队打得也很出色。特别是在太原会战的娘子关保卫战中,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负责扼守娘子关正面阵地,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娘子关猛攻数日,居然未能越雷池一步。
像孙连仲这样的硬汉子,正适合台儿庄这样的地方!为了打好台儿庄这一仗,李宗仁带着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将领们熬了一夜才制定出一份大胆而周密的作战计划,李宗仁决定利用日军急于打通津浦线的骄狂心理,采取“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乘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的作战方针。
除了固守台儿庄的第2集团军,汤恩伯的第20军团部署于向城、洪山镇一线,阻击北面之敌,并相机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待总攻发起时南下发起攻击。
华毕成的第30集团军则被部署在了韩庄到韩家寺一带,配合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坚守台儿庄,待矶谷师团主力进到台儿庄时,即北上袭击日军侧背。
这份台儿庄会战作战方针是典型的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打法。因此,要实现预定作战方案必需要两条腿走路,而这两条腿分别指的就是担负机动歼敌任务的汤恩伯部、华毕成部,以及担负完备任务的孙连仲部。
31师师长池峰城正待在地下掩体里面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纵横交错的战壕,他还从没有有见过这样壮观的杰作。
“康旅长!你说如果咱们在娘子关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工事,能多杀多少小鬼子?”
也不知是被什么触动到了记忆深处,池峰城忽然又提起了31师在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