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上 学
1936年,小臣子虚岁8岁了,开明的母亲便决定把臣子送到本村的私塾里去读书。
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韩三倩对儿子再三叮咛:“到学校里一定要好好读书,学点本事,等将来长大了干一点大事。”要入学堂的臣子心里特别高兴,连连点头答应。第二天一早,三倩便带着儿子去了村子里的私塾。
这一年,私塾里请来的老师姓韩,家居西侯度村东邻五里外的古伦村。韩三倩将臣子送到学校以后,才知道私塾老师是自己的一个远房堂叔。
韩老师是一个古板的老八股,。他的脸上没有笑容,呆板的接待着每一个孩子和家长。
私塾的学费是粮食,将臣子安顿到学校以后,三倩便回去给学校准备粮食。韩三倩是个非常自觉的人,她不会因为老师是自己的远房亲戚而不交或者少交学费。
家里的粮食不多,三倩装起来很心疼。
刚从年馑里闯过来的山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稍微能喘过一点气,但生活还是很困难的。像韩三倩这样的家庭,还要比平常的家庭更困难一些。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田里的庄稼做得不算太好,日子过的还很紧巴。尽管光景不好过,但为了孩子能识字,能有点前途,再难自己也要忍受。韩三倩将粮食装好以后,让六弟到邻居借了一杆秤,称好应交的数量后,便让六弟将应交的粮食如数送到了学校。
初上学堂的小臣子坐在教室里,咿咿呀呀跟着老师念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听着老师的讲解:“《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通过老师的讲解,他慢慢知道了他们家薛姓的渊源:“薛姓渊源有三:其一,古国名,任姓。祖先奚仲为夏禹时任车正,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又传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于薛。春秋末,薛国迁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后被齐国所灭。薛子登在齐国为官,齐王建赐以沛地(今江苏)为食邑,其后以原国名“薛”为姓。称薛氏,望出河东、新蔡、沛国、高平。其二,出自虞舜的妫姓,为孟尝君(田文)之后裔。相传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荷泽)而得姚姓。至周武王灭商后,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代妫满于陈,还把女儿太姬嫁给他,并以宛丘(今河南淮阳)为都城,称陈侯。传至陈侯十世孙妫完,陈国大乱,他出奔到齐国,便以国为氏,称陈氏。后齐国逐渐强大,传至五世孙陈桓子,因食于田,称田和子孙便改姓田,终于夺取了齐国政权,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的齐国。至战国时,其后裔田文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也为奚仲所居之地),称薛公,号孟尝君,被齐昏王任为相国,门下有食客数千。后因田甲叛乱一事,出奔到魏,任魏相。
秦灭六国后,其后裔于汉初迁徙竹邑(今湖北),亦以薛地为氏,称薛氏。其三,薛氏除上述两支之外,还有他姓或他族改姓为薛。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比干氏改为单姓薛氏,是河南洛阳薛氏;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后改薛为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氏。薛姓的发源地应在今山东滕县南一带。汉代多在中原繁衍。魏晋之际,已遍及北方的黄淮流域地区,尤其是集中分布于今的山西、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并形成了薛姓主要繁衍中心。
通过老师的讲述,他知道了唐代著名大将薛仁贵,勇猛异常,战功赫赫,被封于平阳郡公。此外,还有隋朝诗人薛道衡,唐代书画家薛稷、诗人薛涛、文学家薛用弱,北宋书法家薛绍彭、史学家薛居正,南宋文字学家薛尚功,明代学者薛瑄、散曲家薛沦道,清代医学家薛雪、改良主义代表薛福成等都是历史上的薛姓名人。知道了薛姓是当今中国第四十八大姓。了解了这些之后,他幼小的心里曾暗暗发誓,一定要向先贤那样,将来做出一番事业来。
百家姓念完之后,又开始念三字经。老师对他们讲道:“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