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来是要花大把的钞票的,现在的英国人是承受不起的。”托洛茨基对列宁分析道,他的分析非常正确,此时的英国确实是在商议是否武力干涉俄国的问题。
但是英国政府也看到,白俄政府已经因为中国人的撒手不管而被红色毛熊给消灭掉了。
既然白俄政府已被消灭,那么他们的干涉所需的力度就增加了许多倍了,英国如果投资一把钱去干涉俄国,风险是非常大的,最终能不能收回沙俄政府欠下的债务都是一个极难把握的问题。
风险太大,投入太高,英国最终还是放弃了武力干涉俄国的意愿和想法。
“嗯!不错,托洛茨基同志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立即派人去接触英法及美国,一定要让他们为我们提供一批粮食、军火援助,并让他们援助我们一批重工业设备,以发展我们自身的军工业。”列宁点头说道。
“我马上去安排,也许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托洛茨基说道。
……
在中亚行政区,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军事重区,大量的军队汇聚在这个行政区里整编、训练。
征兵工作在各附属国紧锣密鼓的展开,不断有新兵送往该地区的军营。
中华民国军方对这些附属国士兵进行了整编,并开始安排训练任务。各附属国也为这些军队的训练、武装费用而埋单,没有钱的则向中国军阀寡头财团旗下的银行借款。
借款是财团盘剥一个国家的重要手段,其通常都是靠忽悠其他国家建设一些人民所使用不到的工程来挥霍掉这些贷款。
军事也属于人民用不到的东西,军事是最为烧钱的东西,也可以视之为一个工程,一个国防工程。
只不过这个国防工程那些附属国都用不到,他们的陆军却是在中华民国的边疆组建、驻守、作战,完全就是帮中华民国打仗。
这种盘剥手段还让那些附属国有苦说不出,毕竟他们在中华民国的军事保护下确实不需要组建什么军队。
但是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军事力量的保护,那么他们将遭遇到入侵。
因此中华民国的理由就是让他们参与到中华民国的对外战争上,从而换取到他们自身的国土安全。
这种模式随即被写入书面,在舆论媒体的宣传下逐渐成为了惯例。
两百七十多万附属国军队汇聚在中亚行政区,中华民国的军工厂开始为这些军队生产军火订单。
庞大的军队,也让中华民国的兵工厂能够持续运转,并不断的积累、优化生产技术,使得军工业能够不断的向上发展,而不是因为没有战争而退步掉。
历史上,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改良财政和保持英镑世界货币地位这些方面,结果就忽视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被打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黄油和炮弹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放弃哪一个都将造成严重后果。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根据自身条件来调整黄油和炮弹的比例。
中华民国是两者都要,但黄油占上风,炮弹也不丢,同样也要保持在一定的规模。
此时的中华民国,因为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刺激,消费变得非常频繁,也导致商品生产变得非常忙碌。
尽管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国家,提倡的克制欲望,但是随着大量的工业产品生产出来,人们还是在政府和舆论的引导下积极的对汽车、电器等工业产品进行消费。
所以军工业生产此时也不能抽调太大的工业能力,军工厂有多少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军火。
民用工厂并未去生产军工品。
那些民用工厂现在根本就忙不过来,特别是生产汽车等工厂,随着战后中华民国的工资水平不断的上涨,以及就业率疯狂飙升,使得汽车消费也已经快速的普及到了中产阶级的层次。
中产阶级基本上都能买得起汽车了。
战后德国因为得到了中华民国的资本供应,其精密制造业迅速的就恢复了过来,并承接了大量的中华民国订单,开始为中华民国源源不断的输出各种精密机床。
加上中华民国自身生产的精密机床,中华民国的商品制造业的先进生产力普及程度是越来越高。
而且随着机械化农业的不断普及,以及农改的持续,农业生产力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提高。
随着农产品生产和工业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减少了,大部分劳动力都开始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了中华民国经济拉动的最大主力。
随之建材生产也成为了就业岗位提供最多的产业,大量的水泥、钢筋生产都吸纳了很多劳动力。
工地上,则是大量的技术工,以及工程机械、汽车驾驶员,纯粹的体力施工已经在工程机械大量的出产下而减少了。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铁路总长已经向20万公里的里程碑迈进,全国各地的公路也被大量的建设了起来。
造船业则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