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猪饲料。
此时中华民国搞出杂交水稻,人口又还不到五亿,而且还有庞大的大米生产基地,人是吃不了这么多大米的,加上机械化生产的大米的生产成本十分低廉,因此可以当成猪饲料。
吃米长大的猪,营养价值那是非常高的。
营养价值并不是看表面的蛋白质什么的,还要看‘气’的含量,西方人对于土鸡为什么那么补的解释,归结于某种微量元素,而在蛋白质等方面和饲料机没什么差别,由此得出,两者营养价值相差不大的结论,实际上完全就是谬论。
吃过土鸡的都知道,那东西确实补。吃饲料鸡则完全没什么感觉,这就是巨大的差距。
在中国人眼中,营养价值并不是看蛋白质高低,而是看是否能补气之类的,这种东西设备是测不到的,只有吃到肚子里才感觉得到。
养殖场的家畜不断催生,看起来营养价值差不多,实际上差得远了。
财团有专门喂猪吃大米、米糠的养殖场,并且完全不用什么催生手法,蛋白粉都很少喂。
同时这些猪不是躲在猪圈里的,还把猪放养到山上,让猪运动、吃新鲜的杂食,养出的猪尽管长得不那么快,但是肉质却是极好,而且猪骨头之类的部位也补得很。
财团打出了‘原生态猪肉’的品牌,并且搞专卖,走的是中档猪肉路线,低收入群体如果肯花钱的话,也能时常吃上一顿,价格方面也不是高到让低收入群体无法接受。
同时财团还搞高档猪肉,那种高档猪肉就不一样了,不仅吃大米,还吃草药,就像是人吃补品一样,这已经是药膳的行列了,猪肉能大补元气,这种猪肉价格比较贵,中等收入群体肯花钱也能吃上。当然,那是喂价格比较低一些的草药的猪肉。
价格最高的,是那种喂养名贵草药的猪肉,喝的水都是牛奶、山泉水什么的,猪圈打扫得一尘不染,还给这些猪放音乐听,这种猪肉的价格则是非常贵,而实际上这种猪肉只是搞个噱头,营养比那些吃普通草药长大的猪肉高不到哪里去,只不过肉质上会选一些肉质比较好的猪种。
这就是财团从那些高收入群体口袋里掏钱的方式,东西确实是高档的,但是噱头的东西比较多。
但是富人喜欢的就是噱头,很多时候他们吃的不只是营养,而是吃档次。
没听过一句话吗?
不要最好的,只要最贵的!
这些猪肉主要在专卖店销售,卖得非常火爆,那些富豪吃肉都认准这些‘贵族猪’,那些猪的成长,相比其他同类确实像贵族。
这种奢侈品是消耗品,实际上是最好赚钱的。因为这东西是不断消耗的,不像那些名贵服装、皮包、手表那样是耐用品,买一个回去几年,甚至是一二十年都不再买了。
中华民国的水稻生产基地并不止中南省一地,越南、暹罗也是中华民国的水稻生产基地。
只不过不在版图之内。
但是暹罗的水稻产量极为恐怖,因为暹罗的土地太适合机械化水稻种植了,整个暹罗几乎都是平原地带,而且大部分的耕地都能用于水稻生产。
经过中华民国的圈地之后,在暹罗已形成了五千万亩的机械化水稻生产,并且面积还在增加。
财团在暹罗大规模的兼并土地,而且兼并手法有些粗暴,在暹罗政府的配合下,大量暹罗农民破产,地主也纷纷低价卖出土地。
破产的农民可以成为工人,中华民国在暹罗的投资还是很大的,毕竟此时中国有大量的剩余资本。
铁路、公路、矿山、电力、商品房、农业,这是中国资本在暹罗的投资对象,但是暹罗只有900万人口,这点人根本就不够建设的劳动力所需。
因此中华民国向暹罗大量移民,移民到暹罗的中国百姓,从事的都是一些高生产力职业。
例如开农机、开工程车,搞运输、当技工、管理层等等,而暹罗人大多只能到工地上去从事体力劳动。
暹罗的民族工业则遭到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全面围剿。
暹罗的房地产价格和中国是一样的,结果造成中国移民买这些房子毫无压力,但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暹罗人的工钱却比中华民国的工钱低得多,这导致他们必须累死累活的才能买上一套房子。
大量农业人口破产失业,只能进入城市。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怎么样,为此形成了一些贫民窟。
这些贫民窟的暹罗人,都是好吃懒做的类型,或者是一些困难群体,在中华民国有社会保障体系,自然不可能出现什么贫民窟,在暹罗就没人管了。
财团计划在暹罗形成一个高达2亿亩的水稻生产基地,其面积已经赶上中国的中南省的水稻种植面积。
大部分都种植三季稻的话,最终年产水稻可以高达2亿吨,这远高于后世泰国的3000万吨。
后世泰国的水稻产量低,主要原因就是泰国农民日子太好过了,每户生产水稻的农户,平均拥有75亩土地。加上泰国又没有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