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回国,曾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南京有线电器材,公司副工程师。1949年后,历任南京有线电厂设计科科长,第二机械工业部某局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防部某研究院某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总工程师,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高级工程师,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后改为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的开发研究、组织管理和推广应用工作。60年代初,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12路半导体载波机。曾先后主持设计研制成功6种不同型号的电子计算机,用于防空自动化系统、导弹预警系统和航天测控系统等重大国防工程。为促高军用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采用了自动故障诊断及定位技术和检错、自动纠错及冗余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多重出错的发现和处理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黄培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17.8.22~)中国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于福建福州,195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粉末冶金学会(APMl)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提出的粉末压制理论已成为国际粉末压制理论的重要学派。领导研制的用于核、航天、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都取得成功。主持的科研组提出的非规则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三元参数计算三元系相图的方法及模型和多级快速凝固制取非晶、准晶和微晶金属粉末理论,引起国际的重视。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编著有《粉末冶金原理》、《粉末冶金压制理论与新技术》等。
陶涛为中国核工业、新式武器装备作出了贡献
(1917.8.19~)中国化工材料专家。祖籍广东潮阳,生于上海,女。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在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参加新四军。1954年赴苏联,先后在乌克兰鲁别什诺也和莫斯科染料厂实习,次年回国。曾任吉林染料厂副厂长,化学工业部有机局、生产司、技术司、一局、二局副局(司)长,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技术委员会主任。是第31、32届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组织化工系统的科技人员,开拓发展中国化工新材料。组织并参加了液氢精馏法制重水并联产高能燃料液氢科研开发获得成功;主持解决了工程技术关键问题,建成中国第一座氯氨法偏二甲肼生产厂。使化工新材料逐步形成了化学推进剂原料、稳定同位素、特种合成材料、军用橡胶制品等15大类,上万个品种,规格。为中国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新式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费多连科获苏联国家奖章
(1917~)苏联经济管理学家、化学工程学家
生于普列奥布拉任卡。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精密化学工艺学院。1955年获经济科学傅土学位。1962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4年为院士。大学毕业后曾在红军军事化工管理局工作。1949年到莫斯科精密化学工艺学院任教,1951年任该院经济教研室主任,1953年任副院长,1956年任教授。1962~1963年任苏联科学院经济科学部副秘书,1971年任秘书。1963年后任苏联科学院经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是《经济和数学方法》杂志主编,苏联科学院国民经济化学工业经济问题学术委员会主席,经济研究、计划工作和管理中应用数学方法与电子计算机学术委员会主席。
费多连科主要研究苏联国民经济问题,特别是化学工业经济问题,国民经济职能最佳发挥,在计划和管理工作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
费多连科著作很多,主要有:《有机合成工业的经济问题》(1967)、《综合材料工业的经济》(1967)、《论经济最佳职能体系的制定》(1972)、《社会主义经济最佳职能问题》(1972)、《综合国民经济计划》(1974)、《全面化学化和经济》(1975)、《经济中的数学和控制论》(1975)、《最佳计划的模式体系》(1975)等。
费多连科于1970年获苏联国家奖金。曾获1枚列宁勋章、1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劳动红旗勋章。
米彻姆·罗伯特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1917~1997)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康涅狄格州。自幼失去父亲,无家可归,少年时历尽磨难,在美国各地流浪,干过各种各样的杂活,其中包括货船的锅炉工、夜总会门卫和算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