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关于赵匡胤的死只有一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即976年10月20日夜,皇帝陛下死在了皇宫中的万岁殿里。时年50岁。
如此简单,只有结果,没经过,更没原因!
当然,其他记载976年10月20日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文献记录还有很多。有不世出的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个人笔记《涑水纪闻》、当时一叫文莹的和尚写的《续湘山野录》、南宋徐大焯《烬馀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连契丹人都对赵匡胤的死有着自己看法。
《宋史》名列24正史之一。自然是被公认为最官方、最正统、最权威的宋史研究材料。但非常遗憾,这是蒙古人所写的。319年历史、无数的史料经卷,居然只用2年半时间就完成了496卷的鸿篇巨制,这能谈到史学的严谨和考证吗?
司马光,此人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确高乎人寰,世间少见。但他只写到后周显德6年即959年就此彻底打住,对宋朝本朝历史此书一字不提,明哲保身。且他的《涑水纪闻》早己被史学界鉴定为“小说界的史界的小说”脍炙人口而已,绝谈不到采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南渡,国破家亡。无数当代史都在异族铁蹄战火下散佚失踪,而他居然能以私人之力把整个北宋史料重整如新,且无限加细。168年的历史共写出了1062卷之多。篇幅弄得比《明实录》《清实录》等最详最细的日记式史料都长,让人无限佩服。但可信度嘛…
《辽史》很奇妙,许胜不许败。我们在《辽史》里很少看到契丹人失败过,他们永远胜利胜利再胜利…直到彻底的亡国灭种、烟消云散。不过《辽史》也有一好处,它在谈论别国兴亡大事时堪称心直口快,一针见血。尤其对它邻邦大宋…
徐大焯《烬馀录》则纯属宋人的私家笔记。这本书里记载的事情非常香艳而经典——赵匡胤病了,昏迷中他最宠爱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床前侍候。他最亲爱的弟弟赵光义来探病。美色动人心,光义一时把持不定,欲行不轨。而花蕊挣扎,一下把太祖皇帝给闹醒了。于是大怒,于是赵光义杀人…还需再分析什么吗?把赵光义改成杨广、太祖变成杨坚,一切就都对号入座了。
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正是‘斧声烛影’这故事的最初出处:当年赵匡胤还是一介布衣,和一道士相识在关河。这道士曾准确预测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日期,所以赵匡胤对他非常迷信。不过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此人就不见了。直到976年才突然再度出现。赵匡胤大喜,直接问他“我一直找你想问一件事,我还能再活多久”道士答“今年10月20日夜,如天气晴好,你还可再活12年。如阴,则当速措置”赵匡胤牢记着这些话。到了这一夜,他独自登上皇宫的太清阁。只见月明星亮。他刚刚有些高兴,却不料突然间阴霾四起,天地陡变。片刻之间,大雪夹着冰雹从天而降…赵匡胤大惊之下,急召自己弟弟赵光义。2人进入寢宫,把所有太监、宫女及侍卫全部斥退,开始喝酒。
守在外面的人只能远远看到窗棂烛影中,赵光义不时地离席站起,向后退缩,像在推脱躲避什么。然而听不清更看不清。等到他们喝完,已到三更天。殿外积雪已有数寸之厚。赵氏兄弟走了出来。所有人都看到了赵匡胤拿着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之后皇帝独自回到殿里解衣就寢,鼻息如雷。五更时分,天已快大亮,殿外的守卫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宋太祖已在睡梦中死去。而当天晚上,赵光义一直都在皇宫中。马上就在哥哥灵柩前奉遗诏即位,成为大宋第二位皇帝。
下面我们参阅司马光大师的《涑水纪闻》。但很可惜,司马先生的大作开头就是从“癸丑,上崩于万岁殿”开始。只写了赵匡胤死后发生了什么,绝不涉及太祖之死的半点隐密。
而司马先生和文莹和尚所说的故事间有一最根本分歧。文莹说宋太祖死的当夜,赵光义是在皇宫里的,且和他哥哥同桌饮酒。而司马光说当晚赵光义根本没在皇宫里,一直都老老实实呆在自己晋王府里。直到…有个叫王继恩的太监来找他。
当夜赵匡胤死后,他的皇后宋氏命大太监王继恩出宫,召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入宫。很显然,这是召他来灵前即位。但据说这位姓王的太监想了想,想起赵匡胤在世这么多年,都主张让赵光义来接班的。所以他自作主张,把赵德芳放在一边,直接去晋王府宣召赵光义。
依司马大师之意,这一切都是大太监王继恩的自作主张。赵光义就像当年陈桥之夜的赵匡胤一样,是被骗的…没责任的…
王继恩来到晋王府,却突然发现府门前有人。一看,是程德玄。王继恩马上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程答“我正在信陵坊睡觉,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叫我,说是晋王召见。出去看却没人。等我睡下,外面又喊。如是3回。所以我害怕了,想是不是晋王病了,所以才赶来看看”程德玄此人善医,深通药性。王继恩不再罗嗦,直接扣门求见。已是深夜,赵光义立即接见。听说自己哥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