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西藏佛教> 第17章 噶举派(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噶举派(1)(1 / 3)

噶举派约形成于公元11—12世纪,此派支系众多,影响广大,尤其在密法传承方面特色鲜明。”噶举”一词,意译为”语传”,指此派特别注重印度诸大师的”语旨教授”①,并口耳相传。噶举派最初有两个传承系统:一是琼波南交巴传下来的香巴噶举派;一是玛尔巴相传下来的达布噶举派。这两位创始人都先后到过尼泊尔、印度等地,依止过众多密法大师,获得同样的密法传承,所以都称”噶举巴”。

一、香巴噶举

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琼波南交巴(990—1140),藏语意为”琼波家族的修行者”,出生在西藏尼木县惹芒地方。他少年时就通晓藏文和梵文的念诵,学习过苯教、大圆满法类,成为智者,曾有数百弟子听他解说经文。后来他携带黄金赴尼泊尔,依班智达八苏摩地(vasumati)学习梵文和密法;又前往印度,在金刚座主处受了沙弥戒,并在其他印度大师座前听受了许多密宗教法。此后,他数次往返印藏之间,亲近大善知识和大成就者共约一百五十人,其中主要从尼古玛空行母(尼古玛是那若巴明妃)等接受幻身梦境的修法灌顶,听受了《六法金刚句》、《幻身道次第》等许多本续修法(后人总结为”尼古六法”)。回藏后,他在噶当派大师朗日塘巴座前受了比丘戒。他先在澎域的觉波山修建了尖噶寺,后来到香地(后藏香曲河流域地区总名),修建了雄雄寺(1121年建,位于香曲河中游,现南木林县境内)等108座修行场所,广聚徒众,传法授道。因他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香地,故他的传承被称为”香巴噶举派”。

琼波大师在香地弘法三十年,集僧徒约八万余人②。其后的传承依次为麦乌敦巴、摩觉巴·仁钦尊追(1110—1170)、吉冈巴.却吉僧格、宁顿·却吉喜饶、桑结敦巴等人,他们被称为香巴噶举派早期的”七宝法统”,均属单传。此后由桑结敦巴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香顿(1234—1309)、循努朱和坚赞邦三位将香派密法记录成文③,并分别发展为甲、桑二分派。香派之法不仅在前藏、后藏、康三个区域都有传承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宗派中,如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曾从甲钦·降巴班听闻过香派之法;克珠杰大师也从沫钦·南喀年交巴处学过香派法类;香派法中的《吉冈大悲修法》和《马头明王密修》,以及宁顿巴的《无死幻轮》等法要也传人了其他宗派④。

在香巴噶举派的后期传承中,有一位大师,在藏区家喻户晓,被尊奉为”藏戏创始人”、”铁匠鼻祖”、”木匠鼻祖”及”建桥大师”等,他就是著名的唐东杰布大师(1358—1464)。他把香派之法传布于前藏一带,而且建桥造船,方便行人。据其传记记载,唐东杰布历经千辛万苦,在许多条波涛滚滚的江河上,前后共修建了五十八座铁索桥⑤,被盛赞为是”人们眼中的甘露”。

香派密法属于藏传佛教中的新译密法,其所依的本续主要有宣说猛厉火(拙火)究竟的《喜金刚》、业印究竟的《胜乐》、幻身光明究竟的《密集》、梦境究竟的《摩诃摩耶》和功业究竟的《怖畏金刚》等,修法次第则各依本尊灌顶,受三昧耶戒,然后修生圆二次第;实修法主要是从尼古玛传受的”五金法”,即指如根的”尼古六法”、如干的”大手印法”、如枝的”三转道用法”、如花的”红白空行母法”、如果的”无死无误法”;其中,”尼古六法”包括先行、猛厉火(拙火)、幻身、梦境、光明、往生、中有等法⑥。这些法门与达布噶举派的法要并无多大差别。如,此中的”大手印盒”法,是指修空性与大乐二无分别,如盒函盖相合,从而现证光明的教授,土观认为这与达布派所传的”大手印”法为同一旨趣⑦。

总之,香巴噶举派是从后藏兴起,其法嗣曾遍布于各地,但传承到十五世纪后,逐步消沉,然其教法为其他教派所继承。

二、达布噶举三祖师

在达布噶举派的形成中,玛尔巴亲赴印度求得许多密法语旨,成为藏地传法之源;他的弟子米拉日巴注重实践,以苦修著称;米拉的弟子达布拉杰将所传的密法与噶当教法融合,形成独特教规;因而,他们三人被尊称为”达布噶举三祖师”。

玛尔巴译师(1012—1097),本名却吉罗追,山南洛扎县人。他曾三次赴印度学法,第一次住了十九年,第二次为六年,最后一次为一年;他从十三岁到五十二岁,学法长达四十年之久,其中完全依止在那若巴座前的时间前后加起来约为十六年零七个月,主要受学了《喜金刚》与《密集》为首的诸多续部的灌顶、解说、教授和实修法;并依那若巴上师的指示,先后拜见班智达益希宁布、希瓦桑布、梅哲瓦及梅哲瓦的妙印母芭蕉穗者等,依次受学了父续《密集》法、母续《玛哈摩耶》法、《大手印》法和《四座》法等。玛尔巴不仅带回了所受学的全部续部教法,而且翻译、校正和抉择有关本续教法的解说,成为藏地新译密教法的开创者之一,人们尊称他为”玛尔巴译师”。玛尔巴返回藏地后,于五十二岁时娶达美玛等九女为妻,在家乡洛扎卓窝垅授徒传法。⑧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印度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