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河北去> 第34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1)(1 / 3)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2004年8月)

今年8月22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深深怀念这位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世纪伟人。

回顾历史,感受现实,思考未来,我们大家又一次无比真切地感到: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那么伟大,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设计是那么正确,邓小平理论对未来小康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指引是那么重要。

一、邓小平同志的历史足迹和亲切关怀,我们白银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邓小平同志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伟人,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从领导百色起义到创建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从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参加遵义会议到胜利抵达陕北,从抗日战争中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到开辟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特别让我们白银人民永志不忘的是,长征中邓小平同志也在白银境内留下了足迹。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中央秘书长、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星报》主编,参加了标志着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1935年9月20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0月2日,陕甘支队分三个纵队从通渭越过华家岭向北进发,其中二纵和三纵进入会宁境内的党岘、杨集、太平、青江驿等地。邓小平同志当时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机关一起,随二纵队行动。10月2日晚,在党岘梁家河一带宿营。10月3日由党岘出发,沿陇西川到达会宁与静宁交界的界石铺,在界石铺休整、开会两天。10月5日离开界石铺进入宁夏,翻越六盘山挺进陕北。为了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1936年5月18日,中央军委将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十五军团等部队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10月4日,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同志,与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到达会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参加了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邓小平同志在长征期间两度经过会宁,使他的革命生涯和我们白银紧密相联,也使我们白银人民世世代代永远难以忘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邓小平同志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总结经验,纠正失误,调整政策,克服困难,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对我们白银的发展建设也寄予了深切关怀。1966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视察甘肃。3月18日,他在视察刘家峡水库的时候,提出“战刘家峡,带八盘峡,装盐锅峡,看黑山峡(小观音)”的黄河上游总体建设规划,为黄河上游水利资源大规模、滚动式开发指明了方向。3月21日,时值春分,乍暖还寒。邓小平同志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全国妇联主席蔡畅、西北局书记处书记王林以及国家计委、建委、冶金工业部、水电部、国防工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一行近30人,在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副省长冯直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到白银视察工作。邓小平同志一行迎着风沙,踩着便道,先后到白银公司露天矿、冶炼厂和西北铜加工厂等矿山和车间视察,并察看了工人宿舍、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在视察中,他详细询问矿山的储量、品位、产量,了解工厂的原料、技术、产品,从近期开发到远景规划,从工人的安全、福利到矿山、工厂的环境建设,都做了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抓好综合利用”,“要搞好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之后,他接见了白银公司、十一冶和白银地区五好标兵、五好职工、干部职工代表1700多人,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看到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在短短的十年内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已经建设成为我国初具规模的第一座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铜资源基地,他非常高兴。同时为白银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他高度赞扬:“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从那时起,白银公司坚持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实施了一批又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产生了“白银炼铜法”等许多重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