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0> 第11章 4月(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4月(2)(2 / 3)

夺去了他的一条腿,迫使他离开了影坛,直至1977年在墨西哥城去世。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尤特佩克的老虎》(1933)、《门多萨同乡》(1933)、《特莱塞尔家族》(1935)、《胡亚娜·伊奈斯修女》(1935)、《嫉妒》(1935)、《我们的母亲》(1936)、《不要自欺欺人》(1936)、《魔鬼教母》(1937)、《嫁不出去的女人》(1937)、《王马丽娅》(1938)、《神父的烦恼》(1938)、《协和咖啡馆》(1939)、《巴尔巴拉夫人》(1943)、《帕比达·赫麦奈斯》(1945)、《受人拥戴的女人》(1946)、《另一个》(1946)、《魔鬼夫人》(1949)、《蓝天使》(1950)、《小镇》(1961)、《赫罗尼莫》(1961)、《另一个面孔》(1963)、《对前途的回忆》(1968)等。

该画描绘了法国布列塔尼乡村生活的平凡一幕,陈设简陋的室内坐着衣衫朴素的农妇,户外的阳光从打开的门窗中照亮了灰暗的衣舍。画家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外光技巧,光线明朗清澈,色调晶莹细腻,笔触潇洒灵动,将农舍中的平凡生活描绘得清新永、抒情感人。

格里高列斯库生于罗马尼亚德姆保维茨县皮达鲁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10岁即进入一民间画工的作坊学徒。1861年秋,在别人赞助下,他到巴黎求学。期间每隔几年都回国一次,在祖国各地旅行写生,着重描绘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民生活。1873年回国举办个人的首度画展,取得巨大成功。他的作品着重反映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他们善良的心灵、坚定的性格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作品源自生活,因而真实自然,毫不做作,情真意切,因而深刻感人。高度的写实技巧、深刻的精神内涵标志着画家的艺术进入了炉火纯青的阶段。1876年他迁居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小城维特列,在这里他画了《维特列的房子》、《法国农妇》、《布列塔尼的农家小院》、《格兰维尔的海滨》以及《维特列的室内》等作品。

劳里,马尔科姆英国诗人

劳里(1900~1957)英国小说家,诗人。1900年7月28日生于利物浦附近的新布莱顿,1957年6月27日卒于英国南海岸的赖普村。

他出生于富商之家,从小接受英国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大量饮酒。受尤金·奥尼尔早期剧作的影响,1927年怀着猎奇心理离家搭船出海,到过远东一些地方,五个月后失望而归。1929年秋叫剑桥大学学习。

他的文学热情首先表现在诗歌和短篇小说的写作上。远东之行为他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他根据这些素材写成小说《潜艇》(1933)。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他的朋友、美国诗人和评论家康拉德·艾肯的小说《蓝色的航程》(1927)的影响。小说的出版虽没给他带来经济收益,却使他决定将写作当成终生职业。1933年他同艾肯由伦敦去西班牙,在那里与怀有文学志向的美国姑娘简·加布里亚尔邂逅。1934年1月6日他俩在巴黎结婚。但婚姻不太美满,不久简抛下劳里一人在法国,自己回纽约。这期间劳里着手写一本心理小说,完成的手稿不幸毁于后来的一次火灾。

1935年,他到纽约找简。由于酗酒,结果被关进一家医院的精神病病房,三、四星期后才被放出来。他以这段经历为题材写了两部小说,但一部也未能发表。他死后,他的第二个妻子玛杰里·邦纳同加拿大诗人厄尔·伯尼一起,将这两部小说合编成一本书,取名《银丹》(1968),出版后受到好评。

1936年劳里和简重归于好,他俩来到墨西哥,在库埃纳瓦卡住了下来,不久关系又恶化。次年,简终于离开劳里。他绝望不堪,更是狂饮不止。

1938年回到洛杉矶。这两年间他一直在写半自传体小说《在火山下》,1939年完成了第三稿。同年结识玛杰里·邦纳,1940年12月2日与她在温哥华结婚。在那里他重新改写《在火山下》,1944年终于完成最后一稿。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为背景,描述了一个驻墨西哥的英国领事在1938年石油危机中被解职,又遭美国妻子离弃,于是自暴自弃,酗酒解愁,最后遭法西斯分子杀害的悲剧故事。这部小说运用了大量讽喻和象征手法。劳里自己说主人公的醉酒象征着战前普遍存在于人们身上的麻木状态。主人公的个人悲剧是在整个世界的大悲剧的背景下展开的。1947年小说发表后立即大获成功。道格拉斯·戴在写劳里的传记中称这部作品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宗教小说”。

《在火山下》发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陷入了创作题材枯竭的苦恼,一度曾把菲茨杰拉德的名作《温柔的夜》改编成电影剧本,可是并不成功。此后他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其中颇受欢迎的有《通往清泉的林间小路》,以优美抒情的笔触记述了他同玛杰里在温哥华附近的小茅屋里度过的一段岁月,流畅的长句式很好地表现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景色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