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培养孩子行为规范、自律知礼,你将会收获到一份惊喜。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从这个时期开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采取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与对他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让自律智能伴随着孩子一同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做家长的总是把孩子的智能进步放在首要位置.总是期望孩子能作业完成得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会多种才艺,有很好的创造力等。但是,作为爸爸妈妈在关注孩子“成就”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教育。这样一来,就使孩子虽然成绩好些.但日常行为表现却不敢让人恭维,这不能不说与缺乏严格的家庭教育有关。
不对孩子严格要求与他们自己的行为体验相结合,那么,孩子的品质发展就不能形成应有的涵养,也就无法做到自律和自检。让孩子做到自律自检,爸爸妈妈的教育必须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化为孩子内在的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的形成却要求孩子有亲身体验,才能让自律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比如.让孩子想想,他自己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食堂里打饭时,为什么要排队?如果大家都不排队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此,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使他懂得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必须先尊重别人的利益,从而树立一种又寸等的权利义务观念,启发自律能力形成。
此外,培养孩子自律,爸爸妈妈还要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成人的以身作则相结合。我们知道,孩子正是在成人的照顾下长大的,于是成人的一切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爸爸妈妈首先要作出表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意识。
实际上,自律、责任感的形成,含有诸多的社会性成分。也就是说它们更多的是在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比如,家庭、学校与其他公共环境所获得的,通过与这些地方的接触、教育而获得发展的。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平时应该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道德准则.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
◆常省察自己
◆善于自我控制
◆不放纵自己
老爸老妈说,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还要培养他有良好的内省能力。所谓内省.即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智力。
知人者智,自智者明。我们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教会孩子·瞳得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和依存性,而孩子在认识他人时,必须要首先认识自己。孩子只有学会认识自己,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而培养孩子情感同化的态度,对他一生的社会行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常,那些内省智能强的人,大都能够清楚地分辨自己的内在情绪与思想,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动机、脾气和欲望,能够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律精神和自尊心,常常喜欢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因此,那些优秀的哲学家、思想家、心理学家、小说家、律师等都具有出色的内省能力。
生活中,孩子的内省智能往往被家长们所忽视,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认为孩子小,不懂什么,培养内省智能是长大以后的事,这实在是家教的缺陷。要知道.孩子的自我意识很薄弱,他们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有时,我们问孩子:自己知不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但孩子们的回答却是不同的,有些孩子面对“自己”这个问题,懵懵懂懂,似乎摸不着头脑:而有的孩子却能回答得头头是道,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很多事情喜欢抢着做。因此,爸爸妈妈还要花心思观察孩子,才能对孩子的内省智能做正确的评估与指导,而孩子的内省智能也才会逐渐地形成。
具体教育方案
自律,是孩子从自身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的能力,是对人的一种高要求,更是孩子纪律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特别是在学校或一些公众场合,学习自律就是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自律是纪律的核心。
老爸老妈认为,自律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价值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价值内化,就是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以及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
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要把尊重孩子的人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外部监控与自我调控相结合,还要注意利用集体舆论导向和集体规范的约束。
开始培养孩子自律时,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各种规则,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一些有原则性的问题。可以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控制自己的行为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虽然给孩子讲明了自律的道理,可是孩子还是不能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才知道后悔。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忽略了自律培养的实施技术。只是表面教导,没有实际照行。因此,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发脾气时,可以让他试着在这时做一做深呼吸,或在心里默默地数数。几次训练之后,孩子的冲动情绪就可以慢慢地克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