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终日不发一言,仿佛原掩藏着八旬翁叟的模样,瞿然察觉了。正如古小说里常用的一句话:“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来。”一个完全的强者,也许心灵不需要拐杖能支撑住,然而人都是不完全的,那缺陷的部分正需要填补使之平衡。我父亲是个没有任何丰功伟绩的平凡的老人,没有说话的伴儿,向隅茕独,昼而复夜,缄默又缄默,白天尚可耐,如何度过睡眠少、易惊醒的漫长的长夜?
脖颈落枕了,腰支不起来,关节时而酸痛,呼老伴儿过来,揉揉捶捶,即使并不真解决问题,也是一剂精神的油膏,暂时滑润一下磨损的机械。就是十分的健康,半夜里鼾声停歇的一刻,老伴儿若在,会梦呓般地呼唤她的小名,推醒她:“喂,xx,你醒着吗?”
另一位回答说:“听见了,听见了,醒着哩,啥事呀?”
“真怪,真怪,梦见了我娘……\"
“哎呀哟!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你娘的骨头早烂没了……\"
“嗳,你说怪不怪?偏偏梦见老娘给我买了一串冰糖葫芦……”
“我爱吃糯米团子。从前我当姑娘的时候……\"
从前爱吃的东西,在故乡,一间什么什么店,什么什么楼,点了一样什么什么菜,说得起劲。他俩各说各的,也许风马牛不相及,却都向对方表示同情和首肯。一本详梦的小书,一副“通关”的纸牌,也足以使他俩讨论半宵。
并非有意去窃听,枕上的话传到你的耳畔,于是你会心地微笑了,为老年人的天真和孩子气,为他们无意义的但却谐洽的谈心断断续续的絮语所催眠,睡眼朦胧地到梦的边缘。你以为是一对雨中的斑鸠哆哆哝哝的低语,诉说不尽琐细的往事如扯不开的乱麻或故意搅合的话题。
于今,他独自醒来呢?又不自禁地呼唤另一位的小名:“喂,喂,你醒了吗?’’没有回答。醒醒吧,伴儿!和我唠唠嗑儿吧!哪怕争吵呢,争吵也是另一种方式的谈心哩!没有回答。他忘了,她已不可能,惟坟墓般的黑暗,座钟滴嗒,幽冥永隔。于是悲从中来。哽咽数声,长呈一气,也就作罢。老年人挤不出眼泪。
即使伟人、学者、思想家、作家也不能免吧?最近读到韦奈同志回忆他的外祖父俞平伯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异乎寻常的冷静,镇日沉默,待更深夜静,才听到他自言自语,像在和老伴说话儿。惟其如此,更觉凄凉,正仿佛“七月七日长生殿”呢!
有一位市委书记,从六十年代初掌权的时候,便能见到他有时和农村妻子一起散步,如今退休了,相依着半大脚的老太婆每天在公园的绿长椅上坐一个时辰。这位书记说不上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却被市民奉为楷模,称赞传诵:“看看x书记,多好!人家这一对,啧啧,老两口准是好人!”遗弃发妻的“陈世美\"式的干部最不容于国人。其实当了“陈世美\",换个“拿得出手”的有文化的夫人又如何?就能白头相依么?也许反而会更糟!
我还见过老两口在客人面前、小辈面前相敬如宾,互相称“您拜,上楼下楼,老头儿并不使眼色,仅把胳膊肘弯一下,老太婆便主动将伸人,何其亲密!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破绽,他俩的感情并没有交流,仅保存一种仪式而已。只剩下老两口的时、候,便不再演戏,暴露了真面目,他俩是在互相憎厌着。老头儿埋头集邮册里;老太婆则到厨房和女儿絮叨。晚间铺被各铺一头,互不干扰……
相依难得,人生孤独!愿天下成眷属的有情人,相依始终!
心灵沟通
相依难得,相依始终,心灵相通让人羡慕。人生孤独,有伴侣相依,真情交流,相依着走向老年,走向坟墓是件幸福的事。
相依始终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当由贫穷转向富贵,不嫌糟糠之妻,虽不能相敬如宾,但内心有一种深重的情在流动,这样便是极好的品质。但不闻政界、商界“陈世美”逐渐增多,对社会发展而言的确是一种悲哀。
相依相伴,没有心灵间厚厚的墙的阻隔,便是人生一大乐事,愿世间多些相依永远,少些相隔的遗憾。
遗嘱
去年冬天,我的一位远方表姐从乡下来,在我家住了几日。闲聊中,她对我谈了这么一件事,使我听后有一种刺心尖般的痛楚。每每忆起,喟叹不已。使我一下子对婚姻,对家庭,对夫妻感情有了一个更深的体悟。
表姐她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乡里一所中学的民办教师,老婆是地道的农妇,结婚30年,吵了30年,争争吵吵中生了五个娃。10多年前,老婆听不少人讲她男人可能与学校的一个女教师有男女关系,于是就哭着躺在学校的操场上从上午到半夜……
一年前,丈夫被查得了白血病,丈夫拿出两千块钱给老婆掌握用于治病,住进医院不到几天,两千块钱就花完了。再向丈夫要钱治病,可他却说没有钱了,家中就这么点钱。这下子可把一家人激怒了,被激怒的不仅仅是他老婆,还包括他的子女。一家人都确信他的钱是花在他相好的女教师的身上。因为这个家一直是他掌握着经济大权,除了每月工资,还帮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