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劝农局以重本业。
(四)设工艺局以安游民。
(五)重商以保富民。
(六)因利以济贫民。
(七)设改良局。
(八)安散勇以销乱民。
(九)设教务局以重要案。
(十)设递信局。政务处商讨之后上奏朝廷,他们认为除以兵助工,及遍设教务局两条,无用议外,其余各条可分别妥酌,次第施行。
3月8日。蔡元培、杜亚泉等设立绍兴教育会。本日绍兴同乡会在上海张园首次开会,与会者约四五十人。此会的目的是“结合绍人团体以组织我绍邑之教育”。此会是由蔡元培邀集的。蔡元培、杜亚泉分别在会上发表演说,后众人议定在上海建立绍兴教育会,将每月的第一个礼拜日定为开会之期。与会者还希望,此教育会的成立不仅能影响绍兴一郡,还能够影响到浙江全省乃至全国。
3月9日。清廷允将通商银行商股改作萍乡矿股。工部左侍郎盛宣怀曾奏请将通商银行的商股改作萍乡矿股,所存的部款百万改归铁厂,由该厂分年归本缴息。清廷让外务部及户部议核,两部议后认为,商力竭蹶,而湖北铁厂不至于中辍,实在有赖于萍乡煤矿的辅助之功,故盛宣怀所请的通商银行商股改作萍乡矿股,自然应该照准,但部款则应归于部库,留作国家银行之用,不便于挪移。清廷听从了两部的意见,准盛宣怀所请。
新任上海电报局驻沪会办吴重熹乘“新裕”商轮抵达上海。
3月10日。盛京将军增祺举奏奉天天主教案赔恤事宜。奉省天主教案已经议结,盛京将军增祺将其结果上奏清廷。奉省天主教案赔恤问题,已议结,共赔白银140万两。至于善后处理问题,因教民仍是中国百姓,属于词讼案件,仍由地方官不分民教,按律办理,教土专主传道,不得干预此事。
3月11日。张之洞奏请选派水、陆师学堂学生出洋留学。为增强中国海军的实力,署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选派水陆师学堂学生出洋求学,他奏道:“伏查中国所最缺少者,莫如水陆师将校之才。水师以英国为最著,陆师以德国为最优。惟是游学西洋,道远费重,语言文字扦格难通,非先于西文略窥门径,而又于中学稍具根基者就学,殊难获益。兹于江南省城水师学堂选取毕业学生曾习英文者八人,派往英国水师学堂。以四人专习管轮之学,以四人专习驾驶之学,每年约需经费银二万余两,在于通州纱厂官本生息奏定存备出洋游学经费项下如数动拨。又于陆师学堂选取毕业学生曾习德文者八人,派往德国陆师学堂,分习步、骑、炮工各门学问,每年约需经费银二万两,在于司库筹备要政经费各款项下如数动拨……各学生均属青年有志,资性可造之才,经臣谆切训勉,到外国后务须立品端重,不忘君国,勤求实学,交结正人,期于学成回国,各有专长,以备任使。”
3月12日。浙江大学堂发生学生退学事件。浙江大学堂的总理为劳云初,稽查为戴哉。戴哉素工谄媚手段,深得总理欢心,便专揽了对教习和学生的管理权。本日夜,一学生发生失窃事件,商请稽查搜缉,稽查不仅不采取措施,反说该学生造端滋事,便以辞职相要挟,要求斥退学生,并趁机罗列出素来与自己不合的20余名学生,总理将其中6名除名。许多学生对于这种野蛮专制的做法十分不满,要求退学,诸教习希望从中加以调解,但总理不听。后退学学生多达80余人。
3月13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名额以兴学校。直隶总督袁世凯、署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名额,大力发展学校事业。他们在奏折中说:“近今东西洋各国,其文明愈著者,其学校必愈多。自通邑大都,以逮穷乡僻壤,几于无地无学;自文事武备,以逮薄技偏长,几于无事无学,凡国民自七八岁以逮十二三岁,谓之学龄,有不学者罚其父母,几于无人而不入诸学……以故贤智辈出,而国家日进于富强……钦维我皇太后、皇上宵旰焦劳、求贤若渴,诏各行省普立学堂……而起视各省,大率观望迁延,否则敷衍塞责,或因循而未立,或立矣而未备。推究其故,则曰经费不足也,师范难求也。二者固然,要不足为患也,其患之深切著明,足以为学校之敌而阻碍之者,实莫甚于科举。盖学校所以培才,科举所以抡才。使科举与学校一贯,则学校将不劝自兴;使学校与科举分途,则学校终有名无实。何者,利禄之途,众所争趋,繁重之业,人所畏阻。学校之程期有定,必累年而后成材,科举之诡弊相仍,可侥幸而期获售……是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学校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臣等诚私心痛之。……况科举之为害,关系尤重,今纵不能骤废,亦宜酌量变通,为分科递减之一法。”清政府令政务处会同礼部妥议袁世凯、张之洞所奏。
3月14日。上海道袁树勋再次发布告示:为防沪上粮食短缺,米价昂贵,严禁大米私运出口。
3月15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举行演说会,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