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米哈伊尔·斯塔西诺布洛斯,希腊共和国临时总统,1974~1976在任。1903年生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卡拉马塔。曾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1年出任国家广播机构主席。1952年担任劳工大臣和首相府副大臣。1953年出任国家轻歌剧院院长。1974年接替军人总统吉齐基斯任希腊临时总统,直至1976年6月。1977~1979年当选为雅典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其主要著作有《法国革命史》、《金融学》。
阿兰布鲁
(1903~1970)佩德罗·欧赫尼奥·阿兰布鲁,阿根廷总统,1955年11月~1958年4月在任。青年时代进入军事学校学习,1922年毕业后被授予少校军衔,并派往15步兵团服役。1929年提升中尉。后又进入参谋军官学校学习。1935年11月在该校毕业后重返第五陆军师指挥部任参谋。1939年提升为陆军少校。同年被派往法国接受装甲兵技术和作战训练。回国后,在高等军事学校担任终身教授,并在高等军事研究中心授课。1946年任第十一步兵团团长,晋升中校。1946~1950年任阿根廷全国宪兵署副署长、陆军第三军师师长等职,后又被派往巴西使馆任陆军武官,回国后任陆军后勤部司令。1951年在陆军部任卫生部部长,并晋升准将。1955年9月,军人势力推翻了庇隆政府,军人执政委员会接管政权。阿兰布鲁出任少将陆军参谋长,同年11月被任命为临时政府总统。执政期间,废除1949年宪法,解散庇隆主义党,采取限制民主的政策,鼓励外资办企业。1958年作为人民联盟推选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败北后,仍在该联盟任职,继续进行政治活动。1964年任人民联盟顾问委员会主席。1970年5月29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自己的寓所,被三名身着军服的人绑架,6月2日惨遭杀害。
迪德里克斯
(1903~1978)尼古拉斯·迪德里克斯,南非总统,1975年4月~1978年8月在任。生于1903年。1967~1975年任矿产与财政部长。曾任阿非利卡人商业团体“拯救行动联盟”的主席,以及阿非利卡文化协会联合会经济学院的主席,并任南非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
拉赫曼
(1903~1990)东古·阿卜杜·拉赫曼·伊卜尼·苏丹·阿卜杜·哈米德·哈林姆·沙阿,马来西亚第一任总理,1957年8月~1970年9月在任;马华印联盟主席、巫统主席。1903年2月8日生于吉打州首府阿罗士打。伊斯兰教徒。早年受马来语和英语教育。1920年获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后进修历史。192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圣凯瑟林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29年后任吉打州副县长、县长。1938年再赴英国读法律,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断学习。回国后再任县长。1947年又赴英国攻读法律,在伦敦内殿法学院取得律师资格。留学期间,曾获剑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任英国马来人协会秘书和会长。1949年回国后参加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任巫统吉打州分部主席和法律署副检察官。1951~1970年任巫统主席。1952年任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行政两议会非官方议员。1954年组成马华印联盟后任该联盟主席。1955年4月任新成立的马来亚自治邦政府首席部长兼内政部长。1956~1957年两次率领代表团赴伦敦同英国谈判马来亚独立问题,并达成协议。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获得独立,就任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与沙巴、沙捞越、新加坡合并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退出,成立新加坡共和国),继任总理兼外交部长。1969年任联邦伊斯兰教秘书处首任秘书长。1970年9月辞去总理、巫统主席等职务,保留巫统党籍和议员资格,从事伊斯兰宗教和其他社会活动。1970年6月~1973年12月任伊斯兰国家组织秘书长。1974年任伊斯兰开发银行筹备委员会主任。1980年11月任东南亚、太平洋地区伊斯兰组织首任主席。后任马来西亚伊斯兰福利机构主席、亚洲足球协会会长和羽毛球联合会主席。曾是马来西亚足球协会终身名誉会长。1989年5月任四六精神党顾问。1957~1987年荣获国内各级政府和苏丹授予的7枚勋章和荣获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柬埔寨、沙特阿拉伯等国授予的10枚勋章。1982年5月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访问中国。1990年12月6日病逝,终年88岁。生前常为《星报》写评论文章,并著有《五·一三事件前后》、回忆录《回顾过去——马来亚和马来西亚的历史年代》和《重要事项》、《挑战年代》、《马苏里》等三部电影剧本。
科鲁蒂尔克
(1903~1987)哈桑·法赫里·科鲁蒂尔克,土耳其共和国第六任总统,1973年4月~1980年4月在任。1903年8月15日生于伊斯坦布尔。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