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犹太人国家在乌干达提供土地一事,在集会中引发激烈争议。
赫茨尔并未因其较热爱巴勒斯坦而拒绝这项期望,一直未获得土耳其苏丹的首肯。而东非的乌干达正可作为犹太人的暂时避风港。
然而,复国会议中的反对声浪,及幸免于俄国基什尼奥夫大屠杀的余生者表示:他们只前往上帝应允给予犹太人之地——巴勒斯坦。犹太人拒绝考虑在乌干达建国显然已成定局。
9月8日。土耳其军队正在莫纳斯提尔省施行灭绝政策。有3万至5万保加利亚男女和儿童遭到杀害,数以万计的难民正在慢慢地饿死。在一些地区,土耳其人用烧毁森林的办法将隐藏在那里的难民赶出来杀死。据电讯报道,在莫纳斯提尔省,保加利亚人的村庄无一幸免。
在这之前,马其顿中央革命委员会曾号召在8月31日举行全面起义,反对土耳其的统治。然而土耳其人事先作好了准备。据可靠估计,在马其顿的土耳其军队有30万人,大大超过了镇压这次暴乱所需要的兵力,因此有人担心,土耳其皇帝正在计划进攻保加利亚。土耳其政府已经命令所有欧洲记者离开马其顿,指控他们发布的消息不真实。但马其顿的起义领导人提出警告说,他们要向土耳其人报复。
9月17日。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辞去他担任了8年之久的内阁职务。他离开政府并非出人意料。张伯伦主张对英国殖民地的商品实行特惠关税率。从许多方面考虑,这意味着要对进口食品收税。这一计划不受公众欢迎。张伯伦认为他退出政府之后会更好地促进他的事业。他的辞职使政府陷入危机,并使统一党陷入分裂状态。自由党人盼望着即将来临的大选,期待着在大选中获胜。
俄国和奥地利在巴尔干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
10月3日。奥地利外交大臣戈罗霍夫斯基伯爵今天发表声明,宣布继续执行去年冬天在奥地利莫尔茨坦会议上一致赞同的巴尔干政策。这项政策规定要在马其顿进行改革,并保证土耳其与保加利亚之间不爆发战争。
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今天正在莫尔茨坦附近森林里打猎的沙皇传出话来说,会上还讨论了逃离保加利亚的马其顿人遣返回国的事,并说,所有在这次会议上签署条约的国家都将得到相同的照会,这些照会同时也会向公众发表。
日本倾向日俄开战论
10月12日幸德秋水、界利彦、内村鉴三等3人因日本《万朝报》倾向日俄开战论而退出该报社。在大多数日本报纸以《讨伐俄国》为口号展开激烈的开战论时,仅有《东京日报》、《每日新闻》、《万朝报》主张非战言论,其中反对最力的是由黑岩泪香所主编的《万朝报》。这家报社网罗了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内村鉴三、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界利彦等强硬主张非战的阵容。
但是自从俄国没有履行第三期的东三省撤兵条约后,黑岩泪香眼见日本国内反俄情绪的高涨,也开始倾向对俄开战之言论。基于此因,幸德秋水及界利彦首先决定退出《万朝报》,内村鉴三跟进。此后,前二者为支持社会主义协会于11月15日创立平民社,而内村鉴三也基于宗教立场开始批判战争行为。
俄国、奥匈帝国达成巴尔干协议
10月3日俄皇尼古拉二世与奥皇法兰兹·约瑟夫在奥地利斯台马克的米尔茨特格宫,对巴尔干问题达成协议,二人一致认为应该尽量维持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占领状态,但必须促使土耳其苏丹阿布都尔·哈米德二世在他们的监护下,在马其顿地区展开改革。奥国内政部长阿格诺尔·格鲁霍夫斯基伯爵的努力以及俄国预期将与日本发生战争,是促成此协议成立的两个因素。
阿拉斯加边界争端得到解决,美国受惠
10月16日。关于阿拉斯加东南部的边界争端已经得到解决,裁决委员会的决定对美国有利。根据这一裁决,除了波特兰海峡将归属加拿大之外。其余所有通向阿拉斯加的水路都将归属美国。这一边界问题产生于1825年的英—俄条约。当时俄美边界定于距海岸10里格(30海里)。在克朗代克地区发现金矿时,这一边界问题进一步恶化起来。
日俄战争爆发前夕,一直主张非战论的《万朝报》一反常态,变为开战论者。幸德秋水、利彦等早期社会主义者愤然退出该社。他们于1903年11月组成“平民社”并发行周刊《平民新闻》。安部矶雄、木下尚江、片山潜等许多社会主义者共同为之供稿。其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平民主义”、“社会主义”、“和平主义”,反对日俄战争,也反对一切战争,宣传在合法范围内开展反战和平运动。发表了一系列揭露日本资产阶级的反战文章。1904年3月,该报发表了幸德秋水撰写的《致俄国社会党书》一文。其中尖锐地指出:现在,日俄两国政府为满足其帝国主义的欲望,发动了战争,但在两国社会主义者眼中,是没有种族、地域和国籍之分的,彼此都是同志,是兄弟、姐妹,是没有争战的理由的。这篇社论在俄国及各国社会主义者中引起极大反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火星报》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