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2> 第37章 国运纪事(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国运纪事(6)(1 / 3)

7月6日。张之洞奏请在湖北省城创办警察制度。湖广总督张之洞本日上书清廷,请求在湖北省城创办警察制度。张之洞认;为,政府讲求新政,采用西法,应以设立警察为先务,因为“以本地居民生命产业既受保卫之益,自应输保卫之资,即如上海租界收巡捕经费,以养巡捕弁兵,又收工部局经费,以修治桥道。上海租界内设立巡捕处所,亦抽巡防经费,皆系专取之房铺各捐,凡月租银元十元者,捐一元五角,下及茶房酒肆,亦各有捐,统计所收约十分中之一五,而居民从无怨,其苛者,其受益乐输亦可概见”。他建议将省城房捐一项作为警察经费,以免重累商民,所有省城文武衙署以及书院学堂局所祠庙会馆均照民间一律输捐,以上各捐款即名警察经费,专作保卫地方之需,不令移作别用。张之洞并将省城内分中东西南北五局,城外分设东西水陆四局,募练警察步军550名,警察马军30名,清道夫202名,以梁鼎芬、金鼎总办警察局务,在湖北省城创办警察制度。

7月7日。清政府驻藏大臣裕钢照会印度总督,抗议惠德率军侵入西藏。

7月8日。英国代表马凯到达武昌,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会谈商约。

7月9日。清廷命广东巡抚岑春煊迅速查明山西旱情,尽力缓解,并购运粮食,妥为赈抚,以恤民艰。

7月10日。黄佐卿病逝。被誉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的黄佐卿,又名宗宪,浙江归安人(今浙江湖州),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出生。早年,他在湖州城里和上海九江路上开设昌记丝行,并任公和洋行买办。1881年,他为加工出口丝,向法国定购丝车100部及蒸汽机等设备,开办公和永缫丝厂,厂址在上海北苏州河沿岸,资本14万元,工人300人。1882年,公和永缫丝厂正式投产,加工出口生丝,这是上海最早的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他在经营十年后,即扩厂增丝车至442部,并在杨树浦另设一厂,有丝车416部,成为上海丝业公所巨头之一。1894年,他由张之洞委派主持湖北缫丝局。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他又投资创办裕晋纱厂,不久即与英商合资,改名为协隆纱厂有限公司。1897年,他在苏州开办延昌永丝厂。由于《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上海外资丝厂、纱厂骤增,对华商构成极大威胁,黄佐卿的各企业从1900年起,困难重重,亏损巨大。1901年12月4日,协隆纱厂的52亩厂地厂房、20000枚纱锭设备,以及杨树浦的延昌丝厂和两所仓库被债主拍卖,剩下的公和永缫丝厂和苏州的延昌永缫丝厂也岌岌可危,黄佐卿濒临彻底破产的边缘。1902年7月,他在赴苏州处理丝厂业务时,不幸染上霍乱,回沪后医治无效,怅然离世。

7月11日。清廷任命补用道胡惟德为出使俄国大臣,以继杨儒之任;任命记名道梁诚为出使美国兼日本国、秘鲁国大臣,以代替伍廷芳之职。

中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接修吉长枝路合同》。本日,清廷与俄国订立《东省铁路公司接修吉长枝路合同》16条,同意东省铁路公司修筑长春至吉林铁路。

7月12日。六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外务部提出交还天津条件。德、英、俄、法、日、意六国驻华公使本日照会清廷外务部,提出交还天津条件,主要内容有:“削平一役交与统辖驻津各国军队各武官承办,”且已拆毁炮台中国不得重新修筑,天津城“亦不得再行重修”。都统衙门裁撤后,“联军仍应接续照旧在现今所屯各处驻扎各国军队,及其应需粮食、衣被等物概免各项赋税。该军队有操练、打靶及野外大操之权,无庸预先照会,但遇发弹子时,应先通知”。“禁止华兵距驻扎天津之军队二十华里内前进或屯扎”。“顺京至海通道应设各军队之管带官,所得弹压治罪之权延至距铁路两旁二英里之远”。“允直督有权在天津城内置亲兵一队,其额数不得过三日名外,并允直督设立警察勇一队,以足敷河面安静无事为主”。不允中国“在北河口、秦皇岛、山海关等处埋设不论何项海防之法”。嗣后所有自京至海通道各国军营服役之华民“如间有犯法情事,该军营统领有权,或将该华人治罪,或送交中国官员审理,以昭允协。再必须定明各国军队于应避暑时,有夏令避暑之权宜。凡天津都统衙门已定而尚未销案之罪名册簿,于都统衙门裁撤后,将交与本省官员,应按照所定者办理。凡都统衙门已定之案,无论系犯有罪名,或钱债涉讼,均不能重新审理”。

7月13日。清廷任命长春为西安将军;命候补五品京堂孙宝琦为出使法国大臣,以代替裕庚的职务。

7月14日。清廷任命吉隧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7月15日。《时事漫论——帝国主义)一文发表。本日出版的《译书汇编》第5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时事漫论——帝国主义》的文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文章指出:“世界上最无餍足者,人类之欲望而已。近世帝国主义之出现,实由此无餍足之欲望逼迫而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形成时期,“而实行之事实,将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