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苏联电影、戏剧演员,录音师,导演。1919年入国家电影学校л·库里肖夫教研室学习。此一期间参加演出的影片有:《在红色的战线上》(1920)、《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不平凡的冒险》(1924)、《死光》(1925)。1925~1928年任俄罗斯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影片公司(后改为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影片公司)导演,所拍影片有:《小砖块》(1925)、《嘿,小苹果往哪里滚》(1926,与M·多尔列尔合作)、《小麦》(1928)、《买卖荣誉的人》(1929)。1928年开始致力于有声电影技术及工艺研究,担任影片《边区》(1933)、《伟大的慰问者》(1933)、《傀儡》(1934)的录音师和音响装置师。1945年他去话剧院工作,1952年返回电影界,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电影制片厂导演了科普片《善于钻研和思考的人》等。1962年到切利亚宾斯克电视制片厂,拍摄过纪录片、特写片和杂志片。1925~1941年还断续在苏联电影学院从事教学,任爱森斯坦导演教研室助教。
奥尔洛娃,柳鲍夫·彼得罗芙娜
(1902~1975)苏联电影、戏剧女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先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后进莫斯科戏剧学校舞蹈系。1926~1933年任涅米罗维奇—丹钦柯音乐剧院演员。1955年起任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演员。她最初扮演的电影角色是根据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改编的影片《彼得堡之夜》(1934)中的悲剧性角色——外省女演员格鲁申卡。她是苏联音乐喜剧样式的创立者之一。她的喜剧表演才华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在г·亚历山大洛夫导演的影片《快乐的人们》(1934)中扮演清洁女工阿纽塔;在《伏尔加—伏尔加》(1938)中扮演充满生气的邮递员杜尼亚·彼得罗娃;在《光明之路》(1940)中扮演由家庭女工成长为工程师和最高苏维埃代表的达尼娅·莫洛佐娃都很成功。她的表演动作优美,心理刻划细腻。她在《大马戏团》(1936)中扮演美国杂技演员玛丽昂·迪克桑,塑造了一个悲剧性形象,揭示了受到种族歧视和压迫的妇女的内心世界。她在音乐喜剧片《春天》(1947)中扮演的两个角色——埋头于自己科研工作的满身学究气的教授尼基京娜和她的孪生姊妹,朝气蓬勃、富有热情的歌唱家沙特罗娃,充分体现了她再现形象的技巧。她丰富多样的创作个性还表现在她塑造的下列形象之中:《工程师柯钦的错误》(1939)中的柯谢尼娅·列别杰娃;根据高尔基作品改编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41)中的舞蹈演员帕乌拉·灭诺奇;《易北河会师》(1949)中的美国间谍、记者让涅·惹乌特;《穆索尔斯基》(1950)中的与上层社会绝交的大胆而可爱的歌手普拉东诺娃;《格林卡》(1952)中格林卡的妹妹柳德米拉·伊万诺芙娜等。1960年她又在
《俄罗斯纪念品》中,扮演了瓦尔瓦拉·科玛罗娃一角。她参加演出的最后两部影片是《杜纳耶夫斯基的旋律》(1963)和《在那遥远的夏天》(1975)。1979年,国家在她的莫斯科故居外为她建立了铜像。
帕辛科·姆斯季斯拉夫·谢尔盖耶维奇
(1902~1958)苏联电影导演、动画画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于彼得格勒美术学校毕业后从事版画创作。1933年任动画画家,1939年任导演,创作了影片《江布尔》。1944年起在苏联美术电影制片厂任职。他创作的动画片中有些已闻名于国内外,如:《欢乐之歌》(1947,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铜质奖)、《新年枞树亮起的时候》(1950,获第六届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优秀儿童片奖)、《森林旅行家》(1951)、《不听话的小猫》(1953,获南非的德班电影节铜质奖)。1955年由他编剧、并与Б·杰日金合制的喜剧片《不平常的比赛》获第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等奖,获大马士革电影节银质奖,获第一届大不列颠电影节荣誉奖,获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国际青年大学生电影节三等奖和第五届波兰电影节荣誉奖。他创作的其他影片还有:《山雀》(1944,与A·伊凡诺夫合导)、《马申卡音乐会》(1949)、《老熟人》(1956,与人合制)、《向朋友致敬》(1957,与人合制)等。
索科洛夫·伊波利特·瓦西里耶维奇
(1902~)苏联电影理论家、评论家。192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文艺系。1927~1928在国立电影学校教授电影剧作理论,1935~1938年为苏联电影学院科研所研究员。1943~1945年在高尔基文学院教授电影理论和电影史。1946年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理论。1948~1951年为该院科研所研究员。1961~1964年在莫斯科大学授课。1966年后只作研究工作。他的著作有《电影加明史》、《电影的表现手段》等。
斯塔里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