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符号》(Myths and Symbols:Studies in Honor of Mireta Eliade)约瑟夫·M.基塔加瓦和查尔斯·朗(Charles Long)著,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受审的宗教》(Religion on Trial:Mircea Eliade and His Critics)G·达德利(Dudley)著,费城,坦普尔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宗教中的结构与创造力》(Structure and Creativity in Religion:Hermeneutics in Mircea Eliade’s Phenomenology and New Directions)道格拉斯·艾伦著,海牙,蒙顿出版社1978年版。
摩西·埃里亚德是罗马尼亚很有影响的宗教史学家、东方学专家和小说家。他数以百计的作品,已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主要文字。埃里亚德出生在布加勒斯特,二次大战期间离开罗马尼亚,从那以后,他在伦敦、里斯本、巴黎和芝加哥过着自称是流放的生活。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宗教直觉与灵感的兴趣,他认为,宗教直觉与灵感表现在整个历史所有文化的神话故事和信条中。由于埃里亚德坚持说神是衡量人类存在的不可缩小的、普遍的尺度,宗教灵性的感受存在于文化的基础之中,因此,他觉得宗教表达方式的历史就是人类精神的历史,就是人类了解其存在意义的历史。在埃里亚德研究宗教历史的过程中,他提倡一种“新人本主义”,这种“新人本主义”跟欧洲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一样,从一个宽广的角度来考虑人类生存状况和历史状况,以扩大其研究的文化水准。但是,埃里亚德的新人本主义比文艺复兴时的人本主义的范围更广。他觉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过多地模仿了地中海沿岸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中的古典主义:而他在更广的巫术和炼丹术的实践领域中,在亚洲的宗教体系中,在神话传说中,在农民社会的标志中以及在世界范围的古代民族文化中,发现了宗教的丰富意义。
在他所有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里,埃里亚德都表达了自己对人类在时间、历史和三维空间中宗教感受意义的兴趣,他找到了各种文化中用神话和象征性表达这些感受的最清晰的表达方法。人们可以看到,对埃里亚德来说,神话故事是对《圣经》中所记载的历史的叙说,是用来说明在时间以前、在历史存在的结构和限制以外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神话研究中,埃里亚德分辨出人们用来指导他们现实活动和说明他们生活意义的超宇宙模式。他同意作为范式的神话就是有关宇宙的创造的神话的说法,因为在对宇宙起源的叙述中,埃里亚德把一种文化对当今世界及人在这世界中的地位同宇宙关系的认识看作只是原始时代的认识。埃里亚德用“昭圣(hierphany)”来描述宗教已闯入了非宗教领域。“昭圣”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信仰,它存在于世俗世界里,但同时又揭示了宗教世界所领悟到的现实。在他的《比较宗教中的模式》一书中,埃里亚德提出了对世界宗教的几种主要昭圣形式进行现象学研究(天空的显灵,水的象征意义,对植物和上帝的崇拜,等等)。这本书被认为是这一领域里的杰作。在这本书及其它著作里,埃里亚德论述了他在世界宗教体系里所发现的其它神话和象征性课题:世界中心的一座山,一棵宇宙树,一种标柱仪,以及连结垂直宇宙不同层次的其它途径及沿着这种途径传播宇宙居民间的通讯:天堂与尘世的联姻,仪式的方式和人进入不同的生存方式的神话的发端,时间的交替和倒退以及他认为在许多宗教体系中都表现的相应的“对天堂的留恋”。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埃里亚德坚持说,宗教感受有其自身的自主性,不能被降低为其它感受形式。按照埃里亚德的观点,人们必须按宗教本身的术语来理解宗教,而不是按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术语来理解。
埃里亚德从年轻时代就开始研究不同文化的宗教形式,他在罗马写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学士论文时(他对炼丹术思想尤为感兴趣),他渐渐对希腊俄耳甫斯宗教产生兴趣,并且更着迷于印度的宗教。他认为东欧的民俗、中世纪意大利的神秘主义、地中海地区的神秘宗教和亚洲的瑜伽思想和实践之间有着异乎寻常的联系。兴趣把埃里亚德引向了东方,他坚信东方能为他的宗教人文主义研究提供无穷的灵感,因此,20岁的埃里亚德于1928年来到了加尔各答。他大概是第一个亲自到印度去研究印度宗教的罗马尼亚人。他在印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玄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密宗和瑜伽的宗教实践。通过这些研究,他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就是后来发表的《瑜伽,自由与永存》,这本书至今仍是对这方面最彻底、包含内容最多的研究。
埃里亚德1931年回到布加勒斯特以后,更加潜心、系统地研究了世界上的宗教。他继续了他的炼丹术和宇宙学研究。30年代他集中精力研究了亚洲和巴比伦的宗教实例。1938年,他创立了“扎尔莫克西斯宗教研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