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时期(1939~1948)标志着奥登世界观的重大转变。1939年他和衣修午德一同前往美国定居,1940年以后皈依基督教。诗集《另一次》(1940)和长诗《新年书信》(1941)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他的思想向右转的过程。他皈依基督教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反映在三首长诗中:《海与镜》(1944)、《暂时》(1945)与《忧虑的时代》(1948),后者曾获得1948年普利策诗歌奖。
第四个时期(1948~1973)。在美国定居以后,奥登曾在许多美国大学任教,后一度被选为牛津大学诗学教授(1956~1960)。晚期的诗歌创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反映出他对日益堕落的西方文明和日趋严重的政治与社会问题所感到的悲观失望。这个时期的主要诗作有:《阿基琉斯的盾牌》(1955)、《向克莱奥女神致敬》(1960)、《在屋内》(1965)、《无墙的城市》(1969)与《致教子书》(1972)。遗著《谢谢你,雾》于1974年出版。
奥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不但能写严肃诗,而且擅长轻松诗或打油诗,诗体更是多种多样。他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国诗人,1953年获得博林根诗歌奖,1956年获得全国图书奖,1967年获得全国文学勋章。
奥登也是出色的文学评论家,他反复探索的主题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主要评论集有《染匠的手》(1963)与《第二位的世界》(1968)。此外,他还和诗人麦克尼斯合写过《冰岛书简》(1937),和美国诗人切斯特·考尔曼合写过几出歌剧的歌词。
奥登晚年整理并修订了自己的诗作,按时间次序编排,分两册出版《短诗结集1927~1957》(1966)与《长诗结集》(1968)。晚年常在纽约和奥地利乡居。1973年患急病死于维也纳,生前所居乡村即改以他的名字命名。
雅里·阿尔弗德雷
(1873~1907)法国诗人。1873年9月8日诞生于拉瓦尔城,1907年11月1日逝世于巴黎。父亲开帆布厂,小有资产,后因经营不善,重操旧业当跑街。母亲为推事的女儿,有点怪癖,喜欢女扮男装。雅里在故乡上中小学。他不以学习为意,却成绩优异,文理各科俱佳,13岁时开始写诗,还把集子定名为《个体发生》,供他年出版之用!
15岁随母亲去雷恩上中学。雷恩中学高年级有位物理教员,被认为“滑天下之大稽”。成为调皮学生口头创作中的可笑角色。1885年,也即雅里进该校前三年,有个学生编了《波兰人》一剧,把这位教员当波兰王的奇谈演述一番。雅里进校后,据所见手抄本,把《波兰人》改编成木偶戏,于1888年12月在同学家排演。这就是雅里的代表作《于布王》的渊源。
雅里中学会考成绩优异,考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却不料连续三年(1891~1893)都名落孙山。他从此也就怠慢了学业。开始与友人漫游在巴黎大街小巷之间。1892年起接近文坛:1893年开始发表作品;1894年出版《赛查·盎特基督》和《可纪念的沙粒之原本》。1895年,父母去世,留下一笔遗产,他在巴黎过起时髦文人的写意生活。有关他的轶闻不少。可以看出,雅里蔑视社会成法,好做出人意料的事。
1896年6月《于布王》出版,12月10日首次公演,引起轰动,但毁誉不一。颟顸的胖于布是龙骑兵尉官,成了国王亲信,整天乐颠颠的。这点地位,才不在他老婆眼里;她觊觎王位,示意“彼可取而代也”。某次阅兵时,于布乱中取事,废黜国君。大胖子一登基,就耀武扬威,干出许多荒谬绝伦的事。手段之残暴,连他老婆看了都吃惊。后来前太子借助外国兵力卷土重来,于布夫妻靠胆气才逃得一命。临末,于布说了一句不得要领的话:“假如没有波兰,当然就没有波兰人。”于布是个可憎又可笑的人物,集愚蠢、怯懦、粗暴于一身,可谓荒诞派的鼻祖。
《于布王》的成功,实为雅里始料所不及。他相继写出《于布戴了绿头巾》(1989),《于布被囚执》(1900),《于布老头年历》(1901)和《于布站在土堆上》(1906)。于布这个形象创造得如此成功,以致雅里后来在生活中有意无意间仿效起自己笔下的人物来。
1895至1903年间,雅里物质生活比较安定,写出一生中的重要作品:《爱的拜访》(1898),《形而上学者浮士特劳尔博士的行止与高见》(1898),《绝对的爱》(1899),《梅莎琳》(1901)和《超雄性》(1903)。他的作品,除《梅莎琳》略有收入外,其余均无进帐。但父母的遗赀有限,他又常有些想入非非的花费,手中渐渐告乏。1903年4月,他为之长期撰稿的《白色杂志》停刊,连卖文为生都不可得,雅里便以酒当饭,结果大伤元气。1906年5月病重,自以为将不久于人世,写了许多长信与友人告别。28日做了临终法事,亲自拟了一份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