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83章 诗歌(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 诗歌(14)(1 / 4)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至最后为第五段,写屈原找厉神占梦以后的感想。楚国人观点如此,君王对自己的态度如此,留是不可能的,但去呢?却又不忍,那只有洁身自保而已。“吾闻”四句,朱熹《楚辞集注》析曰:“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所用比喻简明恰当。“衬弋机”四句,言诗人遭谗被疏,如有衬弋在侧,竟无容身之地,真是左右为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屈原该怎么办呢?一是逗留、等待,但这样唯恐再遭忧患;二是高飞远集,即远适他国,但到底去哪个国家呢?三是“横奔而失路”,就是与坏人们同流合污。但这三条路,选择任何一条都是十分不理想的,这使诗人“背膺片半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这三条路都是不好走的呀,考虑再三的结果,还是另选其它的道路。“木兰以矫蕙兮”八句,用比喻之意,说自己还是保持自己美好的品德,远离这复杂肮脏的社会,决然独处吧!

本篇在艺术上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全篇洋溢着非常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虚构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虚幻的法庭,它由五方天帝、山川诸神、古代好法官共同组成。让他们来听取自己极度苦闷的倾诉,又虚构了一个厉神,让他在占梦时作答,给屈原以劝告和回答。这样的写法,使本篇诗作出现了一幅虚无飘渺的景象,引人入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其次,本篇诗作以十分细腻的笔调描摹了抒情主人公的意志活动和感情冲突。诗歌从对天发誓,写到进退维谷、百口莫辩的困境,登天占梦的幻境以及“播江蓠”的精神境界,处处都写得波澜起伏,回旋曲折,扣人心弦。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诗歌抒情主人公所叙述的不幸遭遇,决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一身,而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密切相联的。再次,就是语言上的特点,本篇诗作直抒胸臆,语言真挚生动,朴素自然,尤其是“众口铄金”、“九折臂而成医”等众多民间成语的运用,更使人感到通俗浅显,耳目一新。

九章·涉江——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即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歙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黔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人溆浦余值佃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赏析】

全篇分为五段。

从开头至“旦余济乎江湘”为第一段,述说自己高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阐明这坎涉江远走的基本原因,“奇服”、“长铗”、“切云”之“冠”、“明月”、“宝璐”等都用以象征自己高尚的品德与才能,蒋骥说:“与世殊异之服,喻志行之不群也。”自流放以来,屈原的年龄一天天大起来,身体也一天天衰老下去,可他为楚国的进步的努力绝没有放弃过,他坚持改革,希望楚国强盛的想法始终没有减弱,决不因为遭受打击,遇到流放而灰心。但他心中感到莫名的孤独。“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夷之莫吾知兮”,自己的高行洁志却不为世人所理解,这真使人太伤感了。因此,决定渡江而去。

从“乘鄂渚而反顾兮”至“虽僻远之何伤”为第二段,叙述一路走来,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乘鄂渚”四句,言自己登上今湖北武昌西面的鄂渚,不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途,又放马在山皋上小跑,直到方林(亦在今长江北岸)才把车子停住。“乘般船”四句言自己沿沅江上溯行舟,船在逆水与漩涡中艰难行进,尽管船工齐心协力,用桨击水,但船却停滞不动,很难前进,此情此景不是正如诗人自己的处境吗?“朝发枉陼”四句,接写自己的行程,早上从枉睹出发,晚上到了辰阳,足有一日行程,行程愈西,作者思想愈加坚定。他坚信自己的志向是正确的,是忠诚的,是无私的。同时,坚信无论如何的艰难困苦,自己都不感到悲伤。

从“入溆浦余值佃兮”至“固将愁苦而终穷”为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入淑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