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第9章 飞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飞机(2)(1 / 4)

英国宇航公司生产的“海鹞”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可以垂直起落、快速平飞、空中悬停和倒退飞行的战斗机。该机由英国霍克·西德尼航空公司研制,经长时间研制后,于1966年8月31日首飞。在1982年4月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的“海鹞”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使用AIM-9“响尾蛇”近距空对空导弹击落了多架阿根廷幻影Ⅲ战斗机和其他攻击飞机。“鹞”式各型都可装备各种空对空、空对地(舰)导弹,各种炸弹及火箭发射器等武器装备。

“海鹞”是由“鹞”GRMK3改型而来的多用途舰载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用于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1975年5月开始设计,1978年8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79年6月交付试用,英国海军订货48架。世界上使用“海鹞”的国家还有印度。其优点是中低空性能好,占甲板面积小,但垂直起飞时航程和载重损失太大,通常“海鹞”采用短距滑跑起飞。其主要型别有:“海鹞”FRSMK1,英国海军装备;“海鹞”FRSMK2,FRSMK1的改进型;“海鹞”FRSMK51,印度海军给FRSMK1的编号。

“海鹞”FRSMK1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证明了自己,当时由3艘“无敌”级轻型航母搭载。与“鹞”式相比,“海鹞”采用了改进的机身设计,提高了对海水的抗腐蚀能力;采用了海军的相关设备,重新设计了前机身。飞行员座舱升高,视野更好。机上装有更先进的导航攻击系统及相关显示系统。“海鹞”采用了“蓝狐”多模雷达,机头雷达罩可折叠以节省航空母舰上的空间。与“鹞”式一样,“海鹞”在机头左侧安装有一个倾斜的光学相机,用于战术侦察用途。FRSMK1采用一台罗·罗公司“飞马”MK104发动机,最大推力956千牛(9750千克)。该型号战斗机机长1417米,翼展770米,机高371米,空重6374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800千克,最大速度125马赫,1185千米/时(低空)。

俄罗斯米格-29“支点”战斗机

米格-29(英文写成MiG-29)是苏联米高扬—古列维奇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高机动性制空战斗机。预生产型飞机于1979年10月首飞,1982年投入批生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米格-29战斗机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摧毁距其200~60000米范围内的空中目标。所以,它最适合于空中优势和近距机动空战。其后期的一些型号也可以进行对地攻击和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对付地面上的活动或固定目标。1978年,美国的卫星曾从实习基地拍摄到该机的照片,北约一度称之为“拉明”,后来北约给予的正式绰号是“支点”。

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机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确保空中优势并承担所有前线作战任务,包括对地攻击。原设想苏-27重型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轻型战斗机米格-29则是作为补充的辅助性机种,但是进入设计阶段后,米高扬设计局力求使米格-29多承担任务。因此,到1971年,该机已成为一种“微型”前线战斗机。也就是说,米格-29同时具有优秀的格斗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单独自主地用于作战,只是作战半径有限。

俄罗斯米格-31“猎狐犬”战斗机

米格-31是在米格-25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串列双座全天候的远程截击战斗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猎狐犬”(Foxhound),1975年首次试飞,1983年装备部队。该机与米格-25的主要差别是翼展加大;机头由于安装大型雷达而变粗,增加了锯齿前缘;火控雷达具有上视上射和下视下射能力,对巡航导弹具有强大的攻击力;改装推力加大的发动机,进气口侧面带附面层隔板,攻击火力大大加强,作战半径加大,留空时间增加;增加了外挂点,从而使该机能携带多达8枚空对空导弹;机体结构加强,适应于低空超音速飞行。

该机翼展为1346米,机高61米,机长为2269米,实用升限为21000米,机翼面积616平方米。该机空重2182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41150千克,配备1门GSh6-23毫米机炮,配备260发炮弹。飞机可挂载4发AA-9和4发AA-8空空导弹。

俄罗斯苏-27“侧卫”重型战斗机

1987年9月13日,一架挪威空军的P-3B巡逻机挑衅性地出现在苏联的海岸线上,苏联空军的一架苏-27战斗机立刻升空进行驱赶。苏-27战斗机的飞行员驾驶飞机直接从P-3B巡逻机的右下方闪电般穿过,用其坚固的尾翼尖作为“手术刀”,给P-3B巡逻机做了一个“开膛手术”,P-3B巡逻机的一台发动机严重受损,苏-27捍卫了苏联的荣誉。

苏-27“侧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