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坦克。M1A2坦克在M1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达40项改进,使其具备超群的生存能力与攻击能力。车体和炮塔正面及炮塔周围采用由铝增强塑料、网状贫铀合金构成的高强度复合装甲,防御力提高了1倍。该坦克增加了属于高科技产品的车长独立热像观察仪,车长能独立捕捉、跟踪目标射击,大大提高了低能见度(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敌交战的能力。
美国M1A2坦克上配备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其有效射程达3500米。该型坦克炮发射贫铀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可击穿7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该坦克发射尾翼稳定脱壳弹的炮口动能已经达到10兆焦(1兆焦=1×106焦耳)。这一能量用来做功,足以把50000千克的主战坦克提举到6层楼(约20米)高。海湾战争中,美军M1A2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的M829A1贫铀穿甲弹可以在穿透15米厚的沙墙后,再击穿伊军T-72坦克的主装甲,并引爆车内的弹药,将炮塔掀掉。
美国M1A2主战坦克具有信息感知、交换和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坦克。该型坦克具有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调制与解调等先进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美国“舡”式轻型坦克
20世纪80年代初,卡迪拉克·盖奇公司预测世界上有些国家将需要一种具有主战坦克的火力和较高战略、战术机动性的轻型坦克,于是决定投资研制“舡”式轻型坦克。该车安装1门能发射北约制式弹药的105毫米火炮。该车重量轻,车体低矮,行程大,机动性高,采用已得到证实的可靠性部件,能用C-130运输机空运。
1983年1月,公司进行了新车论证,同年9月开始设计。1984年2月制出底盘样车,同年8月进行行驶试验。1984年6月,公司还制出了炮塔样品,并将它安装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底盘上做射击试验。1984年10月,样车在美国陆军协会装备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到1985年底,该坦克已完成约5000千米耐久性试验,其中大部分试验是在内华达州卡尔逊城的霍杰斯机动车辆试验中心(HodgesAutomotiveTestCentreatCalsonCity,Nevada)进行。试验后,公司又对侧传动装置、减振器和冷却系统等作了少量改进,以便在49℃的环境温度下工作。随后,公司又对该车作进一步改进,改进项目包括增设热成像瞄准镜和1个与主炮并列的望远镜。该望远镜作为炮手的M36E1昼夜瞄准镜的备份瞄准仪器使用。1986年,完成生产样车,并在泰国进行了试验。1987年初,泰国政府同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签订了1.5亿美元的合同购买该坦克106辆,单车价格约100万美元。
苏联T-34中型坦克
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前苏联的T-34坦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现代坦克的先驱,它装备数量之多、装备国家之广、服役期限之长,在世界各国的坦克中屈指可数。1940年1月,第一批T-34中型坦克由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生产,其设计者为42岁的科什金。最早的T-34坦克全重26300千克,乘员4人,最大速度为55千米/时,机动性能出类拔萃。它的前主炮为1门76.2毫米加农炮,因此也称T-34/76中型坦克。T-34坦克作战性能方面与同类坦克相比处于领先地位。连德军的将领也承认,“苏联人拥有的T-34中型坦克远远优于德军任何一种中型战斗坦克”。德军在1943年研制的“黑豹”坦克,在很多方面便仿制了T-34。T-34坦克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大量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共生产四万多辆T-34坦克。
T-34中型坦克是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之作。T-34坦克挽救了苏联卫国战争,挽救了苏联红军,甚至可以说挽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虽然纳粹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拥有“虎式”与“虎王”重型坦克,但面对数量惊人、火力强大、机动超强的T-34坦克,德军装甲部队只能用“望洋兴叹”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与局势。因此可以说,T-34中型坦克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王者兵器”。
苏联T-62主战坦克
前苏联为了赶超美国的M60坦克,夺取坦克装备技术上的优势,便在T-54/T-55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T-62坦克,在1964年把这种坦克大规模地列装部队。T-62坦克首次装备了口径达115毫米的滑膛炮,并第一次在坦克炮上配用了由尾翼稳定的次口径超速脱壳穿甲弹(另有破甲弹和榴弹)。T-62坦克115毫米口径火炮的杆式动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在当时同类弹种中是最强的。
但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T-62坦克尚不能达到设计时的全部要求。
T-62主战坦克的问世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军备竞赛的结果。T-62坦克的115毫米口径主炮,在当时主战坦克的火炮当中是空前的,具有极强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