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句诗,是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大手笔,出自他的《明妃曲》,是最后一句,前面还有:“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祗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此诗一出,便得到了当时的欧阳修、司马光等大家的赞扬及奉和之作。究其原因,宋朝以前咏明妃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但大都没有逃出“怨天尤人哀其不幸”之感叹,独王安石标新立异,为毛延寿鸣不平。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是唐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明妃是何人?竟然惹得古往今来的大文豪牵肠挂肚频频写诗歌之咏之?看一看宋朝郭茂倩所编的《昭君怨》,就知道了这明妃原来是“古典四大美人”之一,位居第二,王昭君是也。如果论资排辈,王昭君亦算是阿娇的曾孙媳妇呢!遗憾的是,阿娇的曾孙刘奭——元帝,由于女人太多,还没来得及淋幸就把她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呼韩邪单于了。
说来话长。
男人自古都是多情种,皇帝更如此。话说阿娇一死,武帝不胜伤感,又念起阿娇当初的好处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相思俞甚,便广招方士之人,访道寻仙,无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非要把阿娇弄回来见上一面不可。终于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太子刘据反对迷信活动,伺机镇压,终于使那些方士之人望而却步。这些人一听说武帝病重了就更害怕了:武帝一死,太子登基,那他们还有活路吗?一不做二不休,他们和武帝宠爱的太监苏文勾结起来,想了一条毒计:废掉太子刘据,不让他当皇帝。
他们打着为武帝在宫里驱除邪鬼之气的幌子,竟然在太子刘据屋里做手脚拿出了许多赌咒武帝的木偶……“怪不得我卧床不起啊,原来是你小子赌咒我要抢班夺权啊!”武帝听信谗言,终于逼反了太子……四天后,太子自杀、卫皇后自杀。没有自杀的,包括太子的亲信卫队、还有他的直系亲属嫔妃子女以及卫氏家族等数百人,几乎全部抄斩,当时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独太子的小孙子——刘询,尚不会爬,嗷嗷待乳,被送入大牢由女犯喂养。
太子刘据自杀后,武帝又立了钩戈夫人所生的弗陵为太子。不久,武帝就死了。时日为公元前87年年末的一个晚上。
新年伊始,仅为8岁的弗陵在大将军霍光的一手操纵下登基,是为汉昭帝。昭帝弗陵短命无子,在位13年死。大将军霍光,迎接昌邑王刘贺入京,当了27天皇帝,便把他给废了。这时,霍光想到了刘据的小孙子刘询好驾驭,于是让刘询接替了刘贺,是为汉宣帝。宣帝刘询在位25年,于公元前48年逝世,由太子刘奭接替,是为元帝。
元帝刘奭昏庸无能,整天沉没于酒色,灯红酒绿,荒淫无耻,不问政事。他也知道,问政事,也是个傀儡,也是个儿皇帝。大将军霍光,羽翼丰满,把持朝政,怎敢与他抗衡?稍有不慎,刘贺与刘询,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所以呢,倒不如少操心、少烦恼,明哲保身,及时行乐为好。然而,你刘奭,毕竟是个皇帝,不能一点正事都不干吧?话说这一天,匈奴呼韩邪单于派使者来,向元帝提起“和亲友好”之事。
元帝一时如好斗的蟋蟀,刚进个新环境,没经验,就有点蒙圈。他不知怎么办为好,便让满朝文武大臣拿主意:“和也,不和也?”
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势力范围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时,胡汉边界狼烟四起,战争自汉武帝以来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武帝时,汉家军队主动出击处于攻势;宣帝时,匈奴内乱,分裂成五伙。当时,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呼屠吾斯受发生内讧反目成仇,他不敌其兄,便派使者来想以“和亲”为自保。宣帝没同意,但却派数万大军帮助他打败了他的哥哥,因此他的势力便强大起来,在匈奴部落里便成了气候,当了老大。
元帝愚痴,大汉在走下坡路,文臣自然主张和亲,武将却不主张。战争,大多死的是士兵,身败名裂将军有几人?一和亲,就没仗可打了。诸位想一想,没仗可打,武将军还有油水可捞吗?就这样,在朝廷上,吵成了一锅粥……元帝都听得不耐烦了,他拿出一个大钱说:“朕抛大钱来做决定吧,阳面就是不和,阴面就是和亲。”
大钱,在元帝手中,先被抛向空中,随即落在龙案上,滴溜溜乱转,有好一阵子功夫,最后才呈现——阴面,定“和亲”。
元帝觉得自己很英明,他派人把呼韩邪单于的使者叫上来说:“回去告诉你们家的呼韩邪单于,朕同意和亲,择黄道吉日,速过来迎娶。”
使者回去一说,呼韩邪单于自然高兴极了,他竟然不顾文武大臣还有妻子的反对,第二天就带着迎亲的队伍离开国都奔咸阳城来了。
一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