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狂雨急,一叶渔舟漂荡在太湖上。
打渔船上,是父子俩,正在鼋头渚处往五里湖畔家中赶。
儿子眼尖,见湖面上时浮时沉着条“大鱼”……等爷俩一网撒下去费劲地拽上来一看,竟然吓得心惊肉跳:原来是两个人,一男一女,女的把男的紧紧抱着,已经不省人事。
老人有经验,先把他们俩肚子里的水,头朝冲下,空出去了,接着又采取一些措施,终于把他和她救活了。说话的工夫,到了五里湖畔。儿子上了岸,先把男的背到家里,随后又把女的背到了家里……三间破草房,一叶打鱼舟。这就是父子俩的全部家当了。
这父子俩姓许,救上来的两个人正是范蠡和西施。人不该死总有救。范蠡和西施在许家浆养了一个多月,便千恩万谢地告别了老许家父子俩,到齐国去了。
现今无锡太湖,其中有个风景名胜——蠡园,就在五里湖畔,为旅游圣地。游人如梭,往来极火。当今旅游人,用战略的眼光演义成了,“当年范蠡和西施在此隐居的场所”,不知范蠡先生作何感想?画蛇添足,还是继续说当年的范蠡吧:他带着西施先到了齐国随后便到了今山东定陶,隐名埋姓为陶朱公,先是带着西施养鱼,后是经商,终成大富,接下来便周济平民百姓……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收录了“陶朱公养鱼经”。《唐书》著录为“范蠡养鱼经”。究其根源,都是来自于汉朝司马迁对他的大加赞扬:“富好行其德者”,并在《史记》里为其范蠡作传,较忽略了政治家的风范而特别彰显了他经商的一面,故列入了《货殖列传》。《越绝书》则特别赞赏范蠡政治家的一面,说“文种能图始,范蠡能虑终”。范蠡临离开五里湖畔许家时,曾经让老许头的儿子给文种带去了一封书信说:“狡兔死,走狗亨,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先生从长远计,应激流勇退,速速出走。”只可惜,文种醒悟太晚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便横行于江淮之地,与齐、晋会盟于徐州,称霸于诸侯了。勾践称霸后,文种的言行便成了“眼中钉、肉中刺”。终于,鸡蛋里挑骨头,寻一个过错,用夫差那把“属镂剑”逼迫文种自杀了。
范蠡出逃,文种一死,越王勾践的霸主地位岂能长久?所以没过多长时间,越国就被楚国所灭了。这就引出了“春秋五霸吴越说”。
其实,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没有逃出东周的圈子。东周在当时,名存实亡,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所取而代之。这都是后来史学家的定义:先说春秋——鲁国有孔子的编年史《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时间正相当于周平王东迁洛阳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44年(公元前476年)……因此便以书名《春秋》代之;再说五霸,就有点复杂了。一说,“齐、晋、秦、吴、越”;又一说,“齐、晋、宋、吴、越”;再一说,“齐、晋、宋、楚、秦”。这后一说,比较普遍认可。究其前两种说法,主要是当时吴国打败了称霸的楚国,取而代之为霸主。再有,越国二十年后灭亡了吴国,自然分得了霸主的一杯羹;还有,宋襄公以仁义之师丧国、秦穆公地利占尽偏大西北,故不足以冠其霸主之名。凡是一说,都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说,秦毕竟灭了六国,结束了战国七雄混乱分裂的局面。西汉有刘向,编撰了《战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郭沫若老先生又把公元前475年到秦始皇统一的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了。有了战国,便有了“战国七雄”的雅号。
这战国七雄具体指的都是谁呢?还是从春秋五霸——齐、晋、宋、楚、秦说开去吧:到了公元前年403年,韩、赵、魏三姓大夫把自己的晋国给瓜分掉了;公元前386年,齐国姜子牙打的天下被田和所取代;在此期间,燕国蓬勃发展,占齐70余城,终于取代宋国成了战国七雄中的新霸主。就这样,春秋五霸——齐、晋、宋、楚、秦便演变成了战国七雄——齐(田姓取代姜姓)、韩、赵、魏(三家分晋)、燕(取代宋)、楚、秦。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又过两年,秦攻占赵国,逼近燕国。燕太子丹便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公元前227年,燕国灭;又过两年,魏国灭;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灭;又过两年,齐国也被消灭了,宣告了秦统一时代的到来。
秦灭六国,建都西安,仅用了短短的10年时间就结束了长达550年战乱的局面,是何人何能创下了这千秋伟业?
这就是众人皆知的秦始皇。人生三十而立。秦始皇灭韩国那年,刚好30岁。40岁那年,便建立了大秦帝国。他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他觉得自己功高盖世,亲手完成的统一大业,就连周文王、周武王,都不能和他比,上古的“三皇五帝”也是小菜一碟。于是,王不能叫,皇又咬嘴,帝则不全面,只好称“皇帝”了。世界之最,中国又第一,故曰“始皇帝”。秦国的始皇帝,就简称为“秦始皇”。
秦始皇的伟大,不仅仅是统一了中华大地,他还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