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
立冬养生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预示着季节转换,“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冬季对人的体质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补着山珍野味,认为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时节我们该怎样调养?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既可为冬日活动提供能量支持,又可强壮机体,为养生保健打下坚实的基础。立冬之后,严寒将至,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变化,调整身体,增强体质以抵御严寒,在立冬之日应增加营养补品,即“补冬”。每逢立冬这一天,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会以不同方式“补冬”,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冬天严寒的侵袭。
许多民间谚语都是老百姓的养生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如有谚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又因冬天闭藏,生理功能处于低潮,消耗相对减少,故冬至后进补可发挥最大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时间。进补药药性应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要。可以用胶类来进补,如鳖甲胶、龟板胶,以滋阴;鹿角胶以补阳。但胶类对肠胃薄弱者不太适宜。也可以采用一些成药进服。如有的人心悸、失眠,可用天王补心丹。筋骨酸痛,用人参再造丸。阴虚腰酸,用六味地黄丸。心脾不足,用人参归脾丸。气血两亏,用十全大补丸。老人阳虚,用全鹿丸或参茸丸等。这些丸药配伍周密,只要选择恰当,对症施药,可以收到良好的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冬季进补应针对自身体质类型,因人而异,对症进补,才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正常体质的人群更要注意选择抗衰老、强身健体的膳方,坚持注重冬季养生进补,既补充足够营养,又保护人体阳气。
不过,腻滞厚味的滋补物品不宜过量,免得伤及脾胃,影响进补的效果。
要注意,不是每个人都适宜进补。冬季进补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若有大热、大渴、便秘、五心烦热等症状者,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待病情稳定,请中医医师诊治后才可继续进补。
立冬时节,适宜进补的膳食有黑芝麻粥、虫草蒸老鸭、番茄砂糖藕等,有补益肝肾、滋阴助阳、健脾开胃、生津止渴的功效。要遵守“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更是如此。这样通过调整饮食,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全身状况的康复,将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另外,由于食补与药补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中医认为,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最好选择药补;虚证不明显者,目的是健身,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则可以有选择地食补。小雪养生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在公历11月的23日或24日,“小雪”,顾名思义,此时部分地区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称“小雪”。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寒风凛冽,阴雪纷纷,会让人变得萎靡不振。
由于日照时间短,阴天时间多,有些人的心情就和气候一样,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懒得动弹,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因此,在小雪之后,人们应该注意,学会适应晦暗,预防抑郁。
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等。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激造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如果在小雪时节,抑郁症加重,则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像得到久而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严寒的冬天,常会使人触景生隋而抑郁不欢。科学证明,冬天确实会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因此要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