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从春到冬谈养生> 第33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4)(3 / 4)

又要注意适当“秋冻”,即采用中国传统保养法之“薄衣法”。“薄衣法”就是在气候开始转凉时,慢慢增加衣服来逐渐锻炼机体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使人体的毛孔处于关闭状态,抗寒的能力就会增强,这对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当然,“薄衣法”并非要求人去挨冻,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随气温的高低和运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汗孔大开,而引起风邪寒气入内。

感冒是寒露时节最易流行的疾病。这是由于干燥的空气和不断下降的气温共同作用,使得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如果外界气温低于15℃,很可能受凉而伤风感冒。因此,这个时节的防病要做到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防病能力,同时适时增添衣服。此时,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引起咽痛,哮喘、痔疮患者也会出现加重。因此,防病不可忽视。

寒露之后,树叶黄落,天高气爽,凉风习习,燥气逼人,天地之间体现了“秋燥”的特征,空气更加干燥,燥气袭肺伤津,易出现喉咽干燥,干咳无痰,皮肤皱干,大便结燥等一派津枯液竭之象。霜降之后,冬季即至,寒潮开始袭来,气候既燥且凉:容易出现凉燥导致的疾病。所以,晚秋九月的天地人变化,均可用一个“燥”字概括。“燥盛则干”,天地人均出现一派干燥肃杀之象。这个时节的饮食养生应当遵守《黄帝内经》“燥者润之”的原则,“忌辛增酸”。总原则如此,但应因地因人而异。

霜降养生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从字面上讲,就是有白霜,表示天气转冷,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这个时令该如何养生呢?维持人体自身与自然界之间的动态平衡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尤其重要。

调节情绪,远离伤感。暮秋之时,由于万物开始凋落,日照减少,容易使人情绪波动,产生忧郁、伤感的心情。要注意因势利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主动增强生活中的情趣,比如读书看报、琴棋书画、种花养鱼、品茗聊天、写作、垂钓等,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

另外,勤奋的工作、广泛的社交、众多的爱好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都可产生视秋而不见的效果。

霜降时节,要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骚扰。很多老年人保养不慎,罹患中风。主要是因为寒冷的刺激,引起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血压发生剧烈变化所致。此外,由于气候骤变所致的剧烈咳嗽也有使已硬化的脑血管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预防秋季中风,首先要从预防诱发因素抓起。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这些疾病是引发中风的根源。中风患者中,90%以上均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无明显症状,而家族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危险性,应加以预防。及时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发病率降低50%以上。

秋末冬初,特别是当冷空气袭来时,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这是由于在外界冷空气的侵袭下,本来中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就比较低,这就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从而诱发或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加重。因此,在秋末冬初,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及早添衣保暖;平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晚餐不宜过饱;不吸烟,少喝酒;坚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和体温调节机能,增强体质,更好地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

霜降时节,还要预防流感。不过要注意,“流感”可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流感”只不过是“感冒”流行而已。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有的患者认为,患“流感”后“输液”比吃药、打针好得快。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流感”不一定需要“输液”。因为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不起作用。

从霜降开始,气候逐渐寒冷,动物们忙着最后的采藏食物,准备入穴越冬。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人体也应开始滋补。中医认为,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这个时节,应以平补为原则。

重视肺部疾病的调养。霜降时节,肺气虚,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症状会加重,要防止受凉,可服燕窝银耳冰糖羹或燕窝猪肺汤。若患流感、感冒不注意休息及治疗,或体虚抵抗力弱者,易患鼻窦炎,要看医生。哮喘病人对冷空气易过敏,有哮喘的人要保暖防寒,可常服灵芝(以6克为宜)。

霜降之后,由于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有很多人认为“老寒腿”就是关节炎,其实,“老寒腿”是因工作或生活环境寒冷潮湿引起的关节痛,而非关节炎。预防老寒腿,关键在于防止外感风寒,注意保温保暖,避免受凉伤风;对扁桃腺炎、咽喉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以及其他慢性炎症,应及早治疗,以免诱发寒腿病。

治疗“老寒腿”,宜采用内服、外治的综合措施。内服可选用祛风通络、除湿宣痹的中药,病重时可用外敷中药如伤湿正痛膏、追风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