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从春到冬谈养生> 第33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4)(2 / 4)

口罩和眼镜,回家后应沐浴和清洗衣物。过敏体质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和辛辣肥腻的食物。

秋分养生

每年的9月22~24日为“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把秋季90天平分成了两半。

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春分和秋分时,昼长与夜长相等。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在保持阴阳平衡的问题上不可出现偏颇。

从饮食上来说,应注意养生应因人而异,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把握一条总的原则,即: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例如:老年人常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应忌食大热滋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火热体质的人应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也要注重阴阳调和。中医讲究食药同源,食物和药物,在某些方面,如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是相辅相通的关系。如将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调补阴阳气血的食物或调补胃气的食物与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的药材适当调配时,可取得强身祛病的功效。

此外,阴阳平衡,也要注意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免秋季的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重阳登高观景,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秋分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有胃病史的人常常由于气温突变而胃病复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也多发生于深秋和初冬时节。

要预防胃病复发,须随时注意胃腹部保暖,切忌食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柔软,且不宜过热、过咸、过甜或过浓。饮食要有规律,尽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进食不可快,应细嚼慢咽,以利消化。经常保持心情乐观舒畅,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秋分时节是“贴秋膘”的好季节。“贴秋膘”也就是为了抵抗即将到来的严冬的寒冷多进补,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这时要是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大有好处的。

有人开始多食猪肉、牛肉、鸡肉、羊肉,甚者把人参、鹿茸也一并服用。其实这种大补并不科学,不但浪费,而且还会损害健康。所以最好是慢补,让人体能够吸收和消化,使之恰到好处。秋天进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如用芡实、薏仁米、红枣、百合、花生、枸杞、紫米等做粥,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润肺益肾的功效。

寒露养生

每年10月8日或9日为“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意思是露气寒冷,即将凝结,也就是天气将逐渐由凉转冷。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秋冬养阴”,寒露时节,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不能离开“养守”这一原则。

茶也是秋季最好的养生饮品。红、绿茶均可。饮茶要因人而异。老年人以饮红茶为宜;妇女、儿童则宜饮淡绿茶;术后病人宜喝高级绿茶;便秘者喝点淡绿茶;胃病者最宜喝红茶;如果是体力劳动者宜喝浓绿茶;若是脑力劳动者喝点高级绿茶,有助神思。

需注意,爱喝酒的人,喝下一杯酒,不仅会使精神受到刺激,而且会使皮肤散发热量。因此,在寒露时节,要注意酒后不要着凉。

寒露时节,早晨充满寒气,使人冷得肌肤紧缩,所以对这种寒气不能忽视。据统计,在气温急剧下降3℃时,如果不注意,就会患气喘和感冒。一过寒露节,天气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气温下降现象。特别在夜间要多加注意。早上上班时太阳开始露面,天气渐渐暖和,但下午5点回家时气温就会下降。

由于天气由凉转寒,在穿着上也需做出相应调整。总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宽松舒展,另一方面又要柔软保暖,并且还要做到及时增添衣服。在衣服款式上要符合“宽松舒展”的要求,不可防寒而穿得过紧。有些人天稍微寒冷就穿上了高领毛衣。殊不知,这些衣物紧紧地“捆”在身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倘若衣领过高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阻碍营养物质向脑部和眼部输送,进而影响视力,并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可能导致颈椎病。

寒露时节,小孩、老人尤要随时留意,免受风寒。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