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麦及苦味的野菜,多喝啤酒、苦丁茶之类的苦味饮料,不仅能醒脑提神、抗炎清暑,消除疲劳,而且能调节饮食风味,刺激味觉功能。尤其是夏季人体消化功能低下,苦味食物最易刺激味蕾,促进味觉的恢复。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降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鲜苦瓜泡茶饮,对中暑发热有良效。现代医学发现苦瓜内有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有效地促进体内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它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被营养学家和医学家推荐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医学专家还从苦瓜中提炼出了一种口服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多吃苦瓜对于糖尿病人的治疗来说大有裨益。
因此,我们要在夏天适当吃苦瓜等苦味食物,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长夏要养脾
在五脏与季节的关系中,脾与长夏相对应。这里的脾是中医学的概念,与现代医学脾的概念有所不同。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夏热之气以养心,以长夏之气以养脾”。
湿气通于脾
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天时之气以湿为主,天气又湿又热。湿与脾的关系最大,因为脾是一个湿脏,两湿相遇,湿上加湿,所以长夏天湿、地湿、人的脾也湿,这样脾的消化功能就常常受到影响,而出现恶心、舌苔厚腻,不想吃饭,甚至头昏、头痛,这就叫脾为湿困。
因而,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要多注意健脾、醒脾,要多吃点留香、佩兰、薄荷、生姜等芳香化湿之品及健脾养脾的药食,如白扁豆、白术、薏苡仁等,原因就是湿气通于脾、脾为湿困。
湿气通于脾,故长夏多脾病。表现为一是易患脾病,二是已患脾病者,易于复发或加重,如患有脾虚失运之人,此时易被湿困,而引起头重、身困、大便溏泄、脘腹胀满等病证。从疾病流行来看,本季多湿,以湿邪致病为多见。
养脾当先防治胃肠道疾病。暑天易患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中医学认为主要就是暑湿困脾所致,一方面,夏天脾胃功能本来就偏弱,另一方面,人们又多吃生冷之物,加上夏季食物又易被细菌等污染,以致脾胃受损,故夏季保养脾胃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节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清代医家汪绪石在《理虚之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冻,长夏防湿。”
因此,养脾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易引起胃肠不适,这时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容易得胃肠道疾病。3岁以内的幼儿多由于饮食不节、食量过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引起呕吐、腹泻,大孩子如果吃了不干净或腐败变质的食物,细菌的毒素刺激胃肠道,可以引起中毒。这时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如果吃了沾染了痢疾杆菌的食物,可以得急性痢疾,拉脓血便。这种病发病急,变化快,24小时内便可能导致死亡。
应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注意冷藏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煮熟的食品立即食用,需贮存冷藏时,应生熟分开;储存过的食品食前需彻底加热;保持厨房、食品容器等的清洁卫生,此外,发生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
养脾要防湿邪侵袭。从中医上来说,湿为阴邪,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因此,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可以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也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湖南、四川等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要注意家庭生活中做好居室防潮工作。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导致风湿关节炎等症,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
养脾多吃黄色食物
人体五脏六腑皆仰赖脾胃的滋养,也就是说人体的健康与否,都要看脾胃功能是否良好,也印证了“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句话。
《素问·脏气法时论》载:“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脾病者,日映慧,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凡消化系统疾病、身体瘦、四肢冰冷、易水肿、白带多者,都与脾脏有密切关系,而且多发生于夏季。
在饮食上,由于黄色食物对应五行为土,人脾,故多食用黄色食物有益于养脾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增强脏腑功能。
黄色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