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和丰儿两人听了,也有明白的,也有不明白的,但都不敢再言语,只是一味儿地点头称“是”。一时几人回到凤姐处,凤姐便把巧姐叫到跟前,把王夫人的话同她讲了。那巧姐本是不愿离开凤姐的,无奈王夫人既然下了命令,她也不敢违抗,只得撅着嘴,收拾东西去了。
这边凤姐又把小红叫到身边,流着泪道:“小红,你跟了我这几年,我自觉没亏待你,也觉得你是这些丫头里办事最让我放心的。如今,太太要让巧姑娘搬到潇湘馆,我也不敢违抗,只得听从她的安排。我想着,巧姑娘平时最愿和你玩,你又比别人懂事,就想让你去那边服侍巧姑娘,你可愿意吗?”
小红听了,忙跪下道:“二奶奶,小红是您从宝二爷屋里换过来的,小红这辈子都感激二奶奶的恩情。如今二奶奶又让小红去服侍巧姑娘,小红觉得这是二奶奶对小红的信任,小红一定不辜负二奶奶的期望,尽心尽力服侍好巧姑娘,请二奶奶放心!”说着,给凤姐磕了个头。凤姐也掉下了眼泪,哭着把她拉起来,说了些感谢的话,又赏了她些银钱,便打发她去收拾行李了。
林宅大院,迎来一场寒飒飒的晚秋急雨。一夜淅淅沥沥,竟没有停歇。
黛玉身着一件水红小袄立于窗前。烛影摇曳,将她的影子映于菱花窗上,拉得分外修长。
紫娟倒了杯热滚滚的茶来,递给黛玉道:“姑娘,喝了这杯热茶暖暖身子吧!”黛玉点头不语,只是接过茶来,细细地品着。这时,雪雁和王嬷嬷进得屋来,问道:“姑娘,我们明日要家去了,姑娘可还有什么吩咐吗?”
黛玉回过身来,看着两人道:“嬷嬷,雪雁,难为你们这些年一直陪我在京都熬着,都辛苦了。如今好容易回家一趟,替我向家里人道声谢吧!”说罢,又让春纤拿了两个厚厚的包袱过来,分别塞到两人的怀中。继续道:“这包袱里有几套冬衣,你们拿去给家里的老人穿,还有带来的一些小玩意,分给孩子们戴着玩;另外还有一百两银子,留给家里置点田地,自给自足吧。”
王嬷嬷和雪雁两人推辞了一番,最终还是盛意难却,千恩万谢地收下了。黛玉又嘱咐了几句注意身体之类的话,便让两人下去歇息了。黛玉见两人走远,忍不住幽幽叹口气,对紫娟道:“她们虽然与我一样背井离乡这些年,可回到家乡后,却有亲人相聚,不像我,即使回来了,仍旧是个孤苦伶仃,还遭族内人欺压,好不凄凉呢!”
紫娟忙劝道:“姑娘快别这么说,虽说林老爷与夫人都已经仙逝,可不是还有墨堂叔与堂婶并素儿素清这些人吗?虽说不是最亲的,可好歹也是亲人,何况他们又待姑娘不错,姑娘该宽心才是!”
黛玉听了,勉强笑道:“你说得虽有你的道理,无奈我这心里总觉得凄凉,想来就是这样的性子,改不了啦。”
紫娟正要再劝几句,只见门外一阵脚步声响,春纤忙出门细瞧,一会儿便进来回道:“姑娘,墨堂叔和周爷爷来了。”黛玉忙请两人进来。
两人进来后,林如墨先道:“玉儿,我这几日将苏州城转了个遍,终于买了些物美价廉的石料回来,已经运到了宅内,想着明儿一早让玉儿过了目便去请人修墓,玉儿觉得如何?”
黛玉点点头道:“多谢叔叔费心,那石料是叔叔买的,我就不用看了,一切按叔叔的意思去办就是了。只是记得不要刻意省钱,要修得既大气又结实才好!”林如墨忙答应了。
黛玉又问道:“如今是晚秋时节,不知咱们自家的田里还有什么未收割的庄稼没有?还有那些水塘,都是谁家在养,养了些什么?”
林如墨不知黛玉何意,忙道:“如今的田里大多数已经种上了冬小麦,只有少数秋稻未收割完。玉儿家的水塘当初全分给了四弟他们一家,听说养了一些各色鱼虾,每年也能丰收一笔。”
黛玉仔细地听完,沉吟一下道:“既是这样,我心里就有数了。叔叔,你明儿安排完修墓的事项后,就领着周爷爷到族内人家走动走动,把我带来的小玩意分一分,并明确告诉他们,我回来了,让他们把这些年种地养塘欠的租子银钱一并交上来,要是不交,可别怪我不顾家族情份!”
黛玉的声调不高,可字字如千斤重,一个一个地掷地有声,让屋内众人皆吃了一惊。林如墨面色一白,犹豫了一下,只得小心地提醒道:“玉儿,虽是一家人,可叔叔还有句话想讲,四弟那一家子……可不太好惹啊!”
黛玉缓缓地踱到桌前,坐下身,将小拳头攥得紧紧,语调坚定道:“再不好惹,也不能越过一个理儿去!软的不吃,自然有硬的,硬的不行,就来个鱼死网破。总之,我就不信,我父亲留下来的这点儿家私,竟这样白白地被人霸占了去!”
“玉儿……”林如墨再次大吃一惊,屋内的一干人等也都惊得瞪大双眼瞧着黛玉。他们真的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身体羸弱多病多难的弱女子,竟能说出这般有魄力的话!
周全一辈子跟着主子走南闯北,欺人霸地这种事自然是常见的,因此忙阻拦道:“姑娘,依老奴看,不如息事宁人的好,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