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节第一百十三章 张凭虚
追查余家底细的事情托付给张凭虚之后,约是两日光景,恰好是休沐日,张凭虚就亲自上门来说明。
卫长嬴放心不下,向丈夫提出要在屏风后一起听,沈藏锋索性携她一起接待了张凭虚——这京畿张氏的嫡子,大名洛宁,字是凭虚,据说是帝都颇负盛名的风流才子,在秦楼楚馆之中很有些名头,不过卫长嬴并非帝都土生土长大的,道听途说也不太清楚这消息是真是假。
只想着临川公主似乎看中过的驸马人选,料想人应该非常整齐,不然诗才再好,也未必能入公主的眼,更不要说叫圣上听后也考虑了。
这日亲眼看到,这张凭虚果然面庞俊秀温文尔雅,非常符合“才子佳人”话本里大部分才子的描写,尤其一双眼睛,男生女相,眼带桃花,顾盼之间总显出几分似笑非笑、即有情又似无情的意思。
虽然生得一副招蜂引蝶的样子,然张凭虚举止却极为端庄,对随夫一起出来接待的卫长嬴只在见礼时看着她的袖子问候了一句,接下来不管是不是回答卫长嬴的话,眼角都没扫过她附近,端庄得简直像是某些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三贞九烈的女子。
卫长嬴虽然不是自恃美貌到了见着个男子不为自己倾倒就不高兴的人,见张凭虚这样郑重,心下也不禁有点奇怪:莫不是张凭虚流连勾栏之地的事情都是谣言里胡乱传的?就想到张凭虚形貌确实容易让人认为是那等喜好拈花惹草的人,怕是因此被人议论多了,张凭虚自己却极厌这样的传闻,所以格外端庄举止,也是暗示别人不要说这样的话来打趣。
她虽然跟着丈夫一起出来招呼客人,但沈藏锋和张凭虚都是寒暄了一两句便直接切入正题,根本就不容人插进嘴,也只能从头听到尾……张凭虚一坐下来就道:“那余福是我一个族叔同村之人,世居于那村中,因为此村靠近官道,他家祖上传下来点产业,在村口开着个小小的茶肆,供过往之人歇脚,你说的做过镖师的江铮父子与余福认识,可能就是这样来的交情。这一家人两年前才从那里搬到帝都,据说是因为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不屑再住那小地方。”
沈藏锋颔首问:“是什么意外之财?”
“其有二女,都有殊色,长女闻说名艳娘,两年前正好是十六岁,本已许了镇上一户人家,然而这门婚事后来却不了了之,好看的小说:。”张凭虚微哂道,“据说连聘礼也未退,镇上那户人家居然也没追究,只是给其子另聘了一妻……这余艳娘从那时候起也是再也没出现过,她的下落,连余福还在原本村落里的几个亲戚也说不清楚。不过,我昨日亲自去安顺客栈附近查了,那余记胡饼铺子附近有座宅院正是东宫一名内侍名下的,里头打从两年前、和余艳娘从村里消失那段辰光差不多,住进一位女眷,深居简出的,外人只道是内侍豢养的外室,然两年前有半年的光景,常见人出入,出入之人虽然作便服,气度都不俗。”
事情到这儿非常明显了,沈藏锋点了点头:“果然是这余家有问题,那所谓内侍豢养的外室料想就是余艳娘了,太子向来喜新厌旧,一时兴起纳了她,新鲜过去了也就放着不管了。”转对妻子道,“想是这余艳娘不甘心就此失宠,遇见江伯之后,打听得他是你的陪嫁,又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采莲女的消息,就把江伯报了上去。事情的经过,大约就是这样。”
卫长嬴不禁诧异道:“太子怎会没把她带进东宫?固然是定过亲的,但太子连人都夺了,这女子的夫家料想也只是庶民罢?太子会在乎这个?”
“两年前恰逢毕国夫人去世,当时圣上也着左右侍者前往顾府吊唁的。”沈藏锋解释,“顾皇后彼时极为哀痛,怎会容许太子于此时纳人?为了太子的名誉也不能的。”
毕国夫人是顾皇后之母,洪州顾氏的老夫人,太子申寻的嫡亲外祖母。当然以太子的身份不用很为毕国夫人服丧,然而年岁比毕国夫人小不了几岁的圣上都着近侍去吊唁了,太子却在此时纳已经定亲的民女入东宫……申寻干得出来这样的事情,顾皇后也会阻止他的。
因为毕国夫人去世的缘故,当时被太子看上的余艳娘进不了东宫,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姬人——原本毕国夫人的丧期过了再进也不是就不成了,但太子喜新厌旧的太快,想是还没到可以纳余艳娘进门的时候,太子就对她失了兴趣,就这么把她丢在身边内侍名下的宅子里,任她自生自灭。
而之前因为长女被太子瞧中的余福一家,也许认为可以借着长女一步登天,索性离了村子,合家大小搬到帝都来。却不想太子兴致这样的短暂,非但长女从此地位尴尬——帝都居大不易,开销完全不是他们之前居住的村落能比的,即使之前得了太子纳余艳娘时给的银钱,想来在帝都住了一年半载之后也觉得有点吃不消……若是就这样回村里去,未免下不了台,不得不在长女住的附近开起了胡饼铺子以作补贴。
结果偏巧江铮住在安顺客栈,与他们撞见——江铮又不会知道春草湖采莲女的事情,他之前因为父亲失镖受到牵累,不得不投身卫氏,数十年没有见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