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余,还不忘将那句诗在本子中写下,随后便细细的聆听导游对于乾隆三次祭拜长白山这段神话的解释:
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很久以前有三位仙女来长白山圆池沐浴,一只神鹊口衔一颗朱果,放在三妹佛库伦的衣裙上。佛库伦穿衣时忽见朱果闪闪发光,心中十分喜爱,舍不得放在地上,便含在口中,不了将朱果刚发到口边,竟一骨碌滚入腹内,遂怀孕生一男婴。
这孩子十分奇异,一出生就会说话,佛库伦告诉儿子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说完腾空而去。相传,清朝皇帝就是布库里雍顺的后代。清朝统治者于是便把长白山作为自己民族的发祥地,后来康熙皇帝将长白山封为“长白山之神”,“应高于五岳,与五岳同祭”,并修建望祭台祭祖。
乾隆皇帝因此三次御驾亲躬来东北祭拜长白山。因当时条件下,路途极端艰难,他一般在船厂的小白山望祭遥拜长白山后便回驾返京。他望着峰峦环绕的美丽长白主峰,叩首长拜,就写下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
“朱果?”玉如意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道,心中暗自思忖:这个朱果会不会就是这座长白山所隐藏的秘密呢?
然还不待他想明白,那边的导游就已经继续讲道:长白山是一座奇峰,隐藏着千古的奥秘!
这样的一句话,让玉如意猛然冲沉思之中惊醒,目光灼灼的望向导游,等待着导游接下来的话,心中隐隐的有一种激动和期盼,或许她能够在导游的口中再次得到一些信息。于是,导游在玉如意的注视下,缓缓道来:
追溯到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长白山就被视为一座神山。传为周末所形成的著作《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蒙古族语音“布尔干”,意为神巫。后魏称长白山为徒太山,“魏言太皇,有虎豹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者皆以物盛去”。
唐代称太白山,《新唐书黑水传》载,栗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的统治者一致认为长白山是其“兴王之地”,在金世宗大定十二年(1172年)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在山北兴建庙宇进行祭祀。
而到了清朝,康熙皇帝不仅御封长白山为“山神”,还钦定了每年春秋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对长白山的敬畏和神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从那时起,长白山便被封为神圣“禁地”。
讲到这里,导游微微一顿,玉如意也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刻她才知道,为什么羊皮卷所提示的第一站便是长白山。原来,长白山历经几朝都是被认为是神山,从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就有了记载。
这样一座山,至于这般大张旗鼓的,又是祭祀又是记载,还让著名的康熙帝三次前往祭拜么?很显然,如果是一座普通的山,自然不需要如此,但若是这座长白山之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或是某种宝物呢?那可就说不准了。
玉如意此刻可以肯定,这座长白山定然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引得千百年来帝王也好,游侠也罢,纷纷前往去寻找它的踪迹。只是,他们都无功而返,而且他们为了不让一些有心人起疑,便以祭祀为借口,实际上却是暗地寻找秘密。
如此想着,玉如意便无意识的跟着众人走下旅游车,开始了徒步前进。不久后,导游便带领众人走到了一个山谷出,因着此时已然是冬季,山谷遍布着皑皑白雪,与光秃秃的树干彼此映衬着,别有一番美感。
在玉如意欣赏这风景的时候,导游的声音再次响起:
现在我们所处的就是长白山中最为独特的地下森林,它是由火山活动造成的地层大面积下塌,形成巨大的山谷,使整片整片的森林沉入谷底。南北长约2500—3000米,谷壁落差约75米,谷底森林谷壁高耸,断崖峭立,崖上崖下森林好似原本连成一片,后徒然塌陷才形成今日的森林景象。
置身其中仿佛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如今已进入冬季,皑皑白雪便替代了绿意,营造出一幅洁白无暇的雪海之中。白雪与天相接,构成了谷底森林冬季独有的秀美景象。
秦恒听到这里,忍不住顿了顿脚,似无意状看了一眼旁边的秦越,秦越立即心有灵犀的了解了秦恒那个眼神的含义。于是,两人呈背对状态,开始进行视野内的四处环视,争取每一个地点都不放过。
其实,不怪秦恒多心,因为这个谷底森林虽是美景,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进行袭击的好地方,易守难攻,可以说是袭击绝无失手的宝地!
果然,在秦恒和秦越两人的细致观察下,他们发现了几个隐藏在白雪中的身影,望远镜和狙击枪在皑皑白雪的倒映下,显得无处遁形。若玉如意身边没有谨慎的秦氏兄弟两人跟着,恐怕将是必死无疑。
不过,现实就是现实,永远没有假设和如果。秦恒和秦越在发现隐藏雪中的危机后,慢慢做不经意状靠近玉如意,两面夹击将她保护在中间,确保她的安全。同时,他们也引着玉如意缓缓走进人群中,以众人作为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