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百湖城,十里青山两相映。人间四月花如海,百鸟游船赛歌声。”“四面梨花三面水,十里青山半入城。一片林语升圆月,化作高楼满天星”……尽管诗出多门,版本不同,但你绝不能否认,十里青山半入城,在鞍山,不是虚名、浪名,是久负盛名,名不虚传。
为了打造旅游品牌和文化,提高“世界最大的玉佛”坐落在玉佛苑的知名度,借着新千禧年到来的钟声,“佛光普照”,东山已经改名为“玉佛山”。
从玉佛山(东山)瞭美塔上下来,有朋友邀我从鞍山车站乘火车去大连采风。当火车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穿出城区的最南端时,我突然发现:东鞍山因为冶炼开采已极尽平地,只有那钢铁色的西鞍山还在、还有那座明代出现的“鞍山驿堡”小城,已经被现代人整容一新。
火车远离了鞍山。但有关鞍山的记忆,一直没有离开,一直萦绕我的心田。如果说千山是属于全国的属于世界的,那玉佛山则是属于鞍山人的。因为东山因为玉佛山,就是“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出处。
千山路的变迁
孔子说: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
老爸喜欢登山也高寿,年近九十,教了四十多年的书,之尽仁义。五一前,从沈阳家里打来电话,说还要来鞍,再登千山。
我不好意思对他说,事不过三,你都要四了。只好婉转告诉他:高楼更高、绿化更靓、道路更宽、夜景更美、生活更好,千山西路南面东起火炬巷,西至九道街,几十座筒子楼,建筑面积数十万平方米,动迁拆扒一年,现正在被列为“1号小区”目标建设,你最好等建成我回迁后再来。
老爸不高兴,把电话放下了。
城里有山,山外有城,东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绿色之肺,十里青山半入城。又因为千山的著名,鞍山人得天独厚,才有了通向她的鞍千路和千山路。逝者如斯夫,斗转星移。随着千山路由单车道转变成双向8车道的拓宽和延伸,鞍山先后夺得了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全国畅通工程示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她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6.4%,正在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迈进。岁月如歌,一条千山路穿越东山,划分成千山西路、千山中路、千山东路——三个路段。从此千山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从西到东,横贯市区,高楼大厦,植被绿地,桃花红梨花白,鸟语花香,绵延开阔二十多公里,成了我们这座城市里的“最长一条景观路”。
记忆中,父亲登过三次千山,亦验证了千山路的变迁。
第一次陪伴父亲登千山,是在1974年8月。那一年,我从沈阳电校毕业来到鞍钢发电厂工作。我在铁西八家子处租了一间小平房,刚落脚便写信给家报平安。没想到,父亲很快回信说,周末他正好登千山,让我一大早到鞍山火车站去接他。那年月,还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千山西路,也没有东山隧道。我在鞍山火车站接到父亲,便领他乘汽车,绕东山,经立山区的鞍千路,过七号桥,才上到千山路……那时候的千山路,亦是柏油路,但路宽不足5米,陈年失修,坑坑洼洼成了一条翻浆路,两辆大客车相遇,谁都不敢快开……路上颠簸一小时,才进千山。游玩一天,带父亲回到现今的鞍山衡业汽车公司的边上,钻进8平米的蜗居住了一宿。当时的千山西路,只是一条从东到西的臭水沟,由八卦沟来流向达道湾的运粮河,受其鞍钢厂矿和城市居民污水排放的污染,红一半黑一半,臭气熏天?,一到春天,就成了蚊蝇的滋生地。雨季污水漫上岸来,我所租住的小平房、棚户区,就成了“一片水泡区”。夜半下雨,水漫屋里,鞋都漂起,让父亲20年不想来。
1994年——沈大高速建成通车的第五年,也是8月,我坐汽车回沈阳把他接来。当时的千山西路已初具规模:原来的臭水沟早在1980年就被三孔暗渠所替代,暗渠上面铺沥青就建成了柏油路,因与鞍钢相伴,故名为环钢路。环钢路两边的小平房、棚户区也在1990年被火柴盒似的四、五层筒子楼所演变,我也搬进了铁西老槐树东边不远的一栋筒子楼里,尽管三家公用厨房和厕所,但还是乐不思蜀。父亲在楼上住了一宿,没有再受蚊子叮咬和夜雨光顾,心情大好,第二天早早起来,就非要雇辆出租车去千山不可。当时,没建立交桥,出租车过鞍钢铁路道口,与道旁的花鸟鱼市场擦边而过,又遇人民公园、二一九公园,也是擦边而过,便钻进东山隧道了。当时的绿色智慧城还是一片山洼之地,所在的高新区已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紧锣密鼓的热火朝天的搞大规模建设、开发。随着道路拓宽,路边农村建筑也风生水起:小卖部、小饭店、小旅店,遍地皆是,一直延续到千山正门。“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什么时候飞来了一座正门?父亲的凤凰135相机早已代替了120海鸥相机,他一边拍照一边自言自语。
第三次陪伴父亲登千山,是在2009年的春天。父亲丝毫没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和录像机,放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