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苏轼是西湖的两位名垂千古的功臣。白居易原是朝廷命官,因直言敢谏,皇帝便不喜欢,贬职为杭州刺史。他到杭州后,便带领杭州百姓整治西湖,使西湖的面貌焕然一新。“景物因人成胜慨”,从此,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吟颂西湖的诗词便多了起来……“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公元1089年,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职。此时,西湖因天灾人祸,已经淤塞过半,照此下去,西湖用不了多少年将不复存在。于是,他上疏朝廷:“杭州之西湖,如人之眉目。”他提出西湖五不可废的理由,“为解决灌溉、航运、饮水等问题,必须清淤。”西湖南北长30余里,若把淤泥运到岸上,费工费力费时,于是他想到了也决定了,就把这淤泥在湖中堆起来,并用六桥相连成一道风景区。现在柳绿桃红长近六里地的苏堤,就是他当年的杰作……疏通后的西湖,旧貌变新颜,就像一位迟暮的病妇焕然成了二八妙龄的少女,成了美人,成了西施。一时间,游人如梭。后人有篇《西湖七月半》,描写游人如梭的景像,久盛不衰,好在文章不长,不妨抄录一段看之:“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宴,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食饱,呼群三五,挤入人丛,昭庆断桥,嘨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其一,小船轻幌,净几煖炉,茶当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时光也许真的会倒转,就在这工夫,湖心有一舟佳丽驶来,“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有余,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看得苏轼大人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用词记之:“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千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正因为西湖古老的人文景观,十二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玩一番后惊叹:杭州因为有了西湖,便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
在西湖上泛舟,要舍得花船钱,该下船的时候要下去,该上船的时候要毫不犹豫。方圆十余里的西湖,有“十大风景”不能不看。要不然,你逛西湖就真的“等于白来”。这十大风景分别是:曲院风荷、苏堤春晓、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三潭印月。你不要以为这是现代杭州人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故意弄出来的景致骗你。这十大风景,早在南宋后期就是出了名的。游览完灵隐寺岳飞墓出来,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便是西湖第一景:曲院风荷。这曲院风荷在苏堤隔成的里湖内,占地400多亩,分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郭庄等六个景区。六个景区,引流叠石,水榭亭台,错落相连,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火样红。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是在此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宋代时,这儿还有个洪春桥,“曲院荷风”就刻在桥墩处。后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游湖泛舟于此,看了这四个大字,觉得欠妥,“是看荷还是看风呢?”于是,大笔一挥,将风与荷换了一个位置。就这样,宋代的曲院荷风就变成了清代的曲院风荷了。曲院风荷碑,记录的就是这段故事。
赏完曲院风荷景致,你就可以在曲院风荷码头上船去游览苏堤春晓了。苏堤高丈余,全长近六里,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埔、跨虹六桥相连。桥上可双向跑车,桥下可往来行船。穿梭于桥与桥之间的近瞰远眺,堤上的桃花嫩柳,红如霞绿如纱,一眼望不到边际,给人以无限遐想……
双峰插云倒是有点牵强附会。你得上植物园南洪春桥畔,奔碑亭去。登上碑亭向南眺望,赶上雨前雨后云雾特殊低时,你才可以看到双峰插云。
平湖秋月绝对是西湖一道靚丽的风景。孤山上的孤山路紧接着白堤的南端,走近前让人眼底一亮:在一处假山叠石四季花卉簇拥中,突起一亭台水榭,这便是西湖的最佳赏月处——天上月,水中落。秋水平,无风波,向天接。水中月,天边月,水天一色,游人几个?面对湖光,挥毫泼墨……《西湖七月半》,写的就应该是这些。
看完平湖秋月沿着白堤往北走,或乘船或步行,反正没有多远,就是断桥残雪的景致。西湖十景都立有碑亭,断桥也不例外。赏雪,对西湖人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奢望,更何况你是一个急匆匆的游人?你能从初秋等到深冬吗?杭州的冬天是比较温暖的,下雪的机会是不多见的。你就是有时间等下去,又恐怕没有这个缘分。因此,到不如在断桥碑亭处,拍张照片留个纪念,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