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阳召开完了他这家还未起名的工厂的第一次职工大会之后,又把接下来几天的生产安排好,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林晓阳与美女班长的舅父碰了一下头,决定带着美女班主任和美女班长,到外江墟里去找些东西填下肚子。
那时的外江墟,市容还真让人不敢恭维。林晓阳面前所见到的,与其说是一个墟,还不如说是农村里的一个市集。
外江墟并不大,只有一横三竖四条呈“卅”字的、都不足三百米长的街道,面积只相当于林晓阳他们县的一条小村。
外江墟里的房屋,基本都是这一带乡下的老式瓦房,而且还建得杂乱无章。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那时的外江墟,猪、牛竟可以目中无人地在墟里横冲直撞,并把粪便拉到了满街都是。
如果林晓阳不是经历了后世,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十年后的这里,会成为一个比他们县城还要漂亮上几分的市区。
入到了外江墟后,林晓阳先问两位美女要吃点什么?
美女班主任和美女班长都不是挑剔之人,她们不约而同地让林晓阳他们做主。
其实,林晓阳的问话,也不过是礼貌而已,在当时的外江,除了有几家面店之外,既没有一家像样的饭馆,也没有一家火爆的大排档,又哪还有什么选择?
林晓阳就让在这里干了半辈子的美女班长的舅父,带到最正宗的外江“银丝面”店,去吃正宗的“外江银丝面”。
在等面条上桌的工夫,对推广“银丝面”这个计划并没有死心的林晓阳,向美女班长的舅父了解这里的“银丝面”的来龙去脉。
外江的特产“银丝面”,其实在解放前已经出了名,它是外江的一个在省城一家高级饭馆当了几十年制面师傅退休的人,回到了这里养老时,用外江特有的山泉水,再加上他独到的制作方法精制而成。
那位制面师傅用的山泉水,就在外江墟边唯一的那座不高的小山包上,那泉水甘凉可口、晶莹透澈,这一带的人都到那山上取这泉水回去泡茶。
那位制面师傅也是一个茶友,他当然就不会放过这泡茶的好水了,所以,回乡后,他每天也都要到那里取水回家泡茶。一次无意中,他突发奇想,就用这泉水做了次面,谁知误打误撞之下,竟做出了一个品牌来。
后来,这位制面师傅把他的手艺教给了他的儿孙辈,“银丝面”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美女班长的舅父还告诉了林晓阳,他们现在光顾的这家店,店主就是那位制面师傅的孙子。
林晓阳详细地打量了一番这家小面店的店面和设置,就知道面店的经营只是一般。他再端详了一阵那个“银丝面”发明者孙子的店主,判断他是个实在人。
观察过这一切之后,一个“银丝面”的发展计划浮出了他的脑海。
不过,林晓阳清楚自己的底细,现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施行这个计划,他的钢窗项目才刚起步,如果再添加这个计划,不但资金解决不了,他也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兼顾两头。一不小心之下,可能会导致竹篮打水的结果。
虽然,这事在现在不可为,但并不代表以后也不可为,所以,林晓阳要先做一些功课。机会总会光顾有准备的人嘛,对自己上心的事,如果提前做好准备,机会一到,就能随时启动。
这天午餐,林晓阳抱着考察的目的,把面店中所有的品种都尝了一遍。
其实,面店里的所有品种,也不过是四种,有云呑面、蛋面、斋面和捞面,曾经以“大胃王”着称的林晓阳,吃四海碗的面也不算什么记录,不过却把两位美女给吓住了,她们都好奇地问林晓阳究竟有几天没有吃饭?
吃过午餐之后,美女班长对林晓阳说,她刚才对美女班主任说到了外江有一处古迹,还没有到外江玩过的美女班主任来了兴趣,让她带路去游览,她想今年才到江口读书的林晓阳,应该也没有到那里游玩过,就邀也一起同去。
其实,美女班长说的那个地方,林晓阳前世读书时,曾跟外江的同学到那玩过,那地方也没有什么好玩,而且,他还想赶回工场里赶工,所以,他想拒绝美女班长的邀请。
当林晓阳抬头对上了面前两位美女那带着一丝祈求的目光时,他犹豫了。
此时,善解人意而且人老成精的美女班长的舅父,连忙对林晓阳说,工场的事让他回去跟就行,让他放心去玩一次。
林晓阳知道美女班长的舅父刚才说的那制作“银丝面”的泉水,就在美女班长她们要去游玩的地方,于是,就生出了顺便去考察一下的念头,同意了美女班长的提议。
与美女班长的舅父分道扬镳后,林晓阳就跟着两位美女悠然地走向离小面店不远的、美女班长口中的古迹处。
外江墟边唯一的那座不高的小山包,因为有一处古迹和一个名人故居而出名。
名人故居是一个近代名人的故居,此人曾经是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古迹是一座古寺,建于明朝。
相传唐朝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在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