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清朝那些事儿> 第4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1 / 3)

光绪二十二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霍元甲门下。霍元甲见他忠厚正直,就收为弟子。霍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霍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宣统元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在广告中,他竟然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知道以后义愤填膺,毅然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的威名,对方百般刁难,不愿比武,提出要先交一万两白银作抵押,霍元甲在友人志士的支持下,筹措钱款,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还是一再拖延,霍元甲就在报上刊登广告说:“外国人侮辱我们国家是病夫国,我就是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自以为健壮的比试一下。”并声言“专打外国大力士,就算他是铜筋铁骨,在下毫不在意!”霍元甲的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就破胆而逃了,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都逃之夭夭。

1910年,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华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的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元甲较艺,败在霍的手下。赛后,日方设宴招待霍元甲。席间,日本人知道霍元甲有点咳嗽,就介绍一个叫秋野的医生为之看病。哪知服药后,病反而逐渐恶化,仅月余,一代武术大师就含恨离开了人间。事后朋友们把药拿去化验,才知是一种慢性烂肺药。这是日本浪人暗中下毒手。

霍元甲遇害后,精武会推崇的尚武精神并没有消失。霍元甲的儿子霍东阁虽然年仅15岁,但他秉承父志,与叔父霍之卿毅然前往上海,使精武会倍受鼓舞。霍东阁和其父一样武艺高强,而且能写善画。由他们主持的精武会迅速发展,而后有十几个城市相继成立精武会分会,使中华武术得到了发展。

洪拳大家黄飞鸿

在影视剧里大家早已经熟悉那个英姿飒爽的黄飞鸿了,当然也记得每次黄师傅扎下马步、摆开架式时随即响起的那首《将军令》。

黄飞鸿原名叫黄锡祥,字达云,原籍是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九生于广东佛山。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一位拳师,黄飞鸿6岁起就跟随父亲习武。当时有家境贫寒,幼小的他就经常跟着父亲在广州、佛山等地卖武售药。13岁的时候,黄飞鸿在佛山卖武的时候遇到了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林见他禀赋奇佳,自然非常喜爱,传给他铁线拳、飞铊等绝技,这为黄飞鸿奠定了日后成为洪拳大家的基础。

1863年,黄飞鸿和父亲移居广州。因为他父子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非常受拥戴。当地的铜铁行的工人们自愿集资,为他们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因为黄飞鸿的名气,前来报名学艺的人络绎不绝。从此,他广收弟子,结束了卖武流浪的生涯。第二年,因为信服他的人品和武艺,广州果栏、菜栏、鱼栏三栏行中人联名聘黄飞鸿为行中的武术教练。

1866年,广州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在深夜被一伙歹徒打劫,谁知正逞凶之时,恰好遇到了黄师傅。黄飞鸿一人奋起搏杀,竟把这几十人全部击退,在当地传为佳话。附近村镇地方的人们听说后仰慕不已,纷纷请他到自己那里教拳授徒。接下来不久发生的另一件事更是让他声名远播:有一次有人对黄飞鸿说在香港有一个洋人从国外带来一条大狼狗,这只狗非比寻常,个头像小牛犊那么大,而且凶猛异常。那洋人竟然在香港设下擂台,向华人发出邀请函邀斗。黄飞鸿一听立刻拍案而起,:“他竟敢如此侮辱欺凌中国人!我一定要管!”于是收拾行囊出发,直奔香港。擂台之上,黄飞鸿意气风发,几记“猴行拐脚”把恶犬击毙在台上。台下欢呼雷动,洋人一见灰溜溜地逃走了。这可能就是日后影视剧中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的原型吧。

有记载的关于黄飞鸿行侠仗义的事还有很多:

1868年,在香港水坑口大篁地,小贩鹏玉被一个当地的恶霸欺凌,摊子被踢,人也被打得遍体鳞伤。黄飞鸿正好路过,见到以后自是伸手相助。这家伙随即召来几十个同伙,手拿刀棒等凶械围攻黄飞鸿,黄飞鸿又怎么会惧怕他们?他赤手空拳,闪展腾挪之间把这帮人打得丢盔卸甲、仓皇逃窜;1969年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正在为卢九叔做现场保镖的黄飞鸿被一伙歹人围攻,他大施拳脚予以严惩;有拳师向他挑战,黄飞鸿以一套“四象标龙棍”大胜对手的“左手钓鱼棍法”,此后又以礼相待,令对方心悦诚服……

不仅在民间,就是在当时的清廷,黄飞鸿也是声名远播。1873年,广州水师聘他为水师武术教练。随后提督吴全美聘他为军中技击教练。1888年,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精通医术,聘他为军医官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