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清朝那些事儿> 第2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1 / 3)

左宗棠骂出来的统帅

清末名士樊增祥官做到护理两江总督的高位,而且作得一手好诗。所谓“近代诗人隶事之精,致力之久,益以过人之天才,盖无逾于樊山(增祥别号)者”。他的成名成家还有一段饶有兴趣的故事。

樊增祥的父亲樊燮曾在永州任总兵一职。此人官声极坏,其主要劣迹一是贪污,二是气焰嚣张。他的情况被反映到省里总管一省军务吏事的左宗棠耳朵里。左师爷一贯是不假颜色的直性子,听到之后勃然大怒,立即向湖南巡抚骆秉章建议,参劾樊燮。骆秉章迅即上奏参劾樊燮。

但是,樊燮是个有背景的人,他和时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关系非同一般。骆秉章参他之前,官文却已上折保奏他为湖南提督。

左宗棠明知樊燮是官文的人,不但不化刚为柔,反而变本加厉地侮辱了樊燮一次。咸丰九年四月,樊燮到省里请训,骆秉章让他直接到左公馆听候处理。樊燮到左公馆以后见到左宗棠只是作揖行礼,没有下跪请安,左宗棠厉声喝斥他说:“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怎么敢如此怠慢?快请安!”樊燮回答说:“如何请安自然有朝廷的体制约束,我的官职虽轻,也是朝廷二品官,怎么能向一个师爷下跪呢!”左被驳斥,不由恼羞成怒,大骂一句:“王八蛋,滚出去!”樊燮与官文遂以此为凭据,向皇上状告左宗棠,说他是“劣幕”。

后经过种种变数,樊家输了官司。樊燮革职回家后,盖了一栋读书楼,并铭誓:“左宗棠,只不过是一个举人,竟然如此地侮辱我,害我丢职罢官并辱及先人,我定要请名师教授我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中举人、进士、点翰林,以雪家族的耻辱!”他在祖宗神龛下侧另置一块牌位,上书“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每月的初一、十五,亲自带领两个儿子跪拜行礼,其次,两位少爷在家不准着男装,都只准穿女人的衣裤,中了功名才能脱去,以牢记耻辱。功夫不负有心人,樊燮的小儿子樊增祥终于一路中举人,中进士,最终做到了两江统帅的位置上。

武斗文争

有一次李鸿章等人在湘军大营中闲谈,聊着聊着便扯到安徽人身上,语多调侃讥笑。既称湘军,在座的自然是湖南人为多,为安徽辩护的就只有李鸿章,他孤军奋战,苦苦支撑,无奈敌方人多势众,渐渐就显出颓势。李鸿章未能免俗,见自己难于支撑,不免把话题由辩论转而为人事攻击了。他以彭玉麟父曾在安徽为官为“机会点”,开始阴一句阳一句地反攻。一贯火爆的彭玉麟听李鸿章拿自己家事开涮,二话不说,“遂用老拳”,上去就照李鸿章迎面就是一拳,彭玉麟个小,不到一米七,一米八几的李鸿章又哪肯示弱,回手反攻,二人就在大营之中扭打起来。于是,参谋总长和海军司令“相扭扑地”,斯文尽丧。

左宗棠在营,称呼他人从来都直呼其名,惟对曾国藩客气一点,叫他“涤生”(曾国藩的字)。有一次,左宗棠、李鸿章两人辩论,互不相让,曾国藩为缓和气氛,就改换话题,说咱们对对子吧,并出了上联:“季子自鸣高,与人意见常相左;”意谓左宗棠自视太高,常常为了标榜自己而特立独行;联中巧妙嵌进“左季高”(宗棠字)三个字,应该算是一个玩笑。左宗棠正在气头上,不假思索对了下联:“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其意则是说我看你曾国藩不过口头救国,真论经世济民之术,你又懂得多少!下联也嵌进“曾国藩”三个字。但是,这是直呼其名,比起上联“季高”的字呼,极为无礼。曾国藩本拟借对联化解纷争,不料却引火烧身,反被左宗棠狠狠修理一番,最后不欢而散。

左宗棠“送”扇子

左宗棠有个远房的亲戚叫黄兰阶,是个奸猾狡诈、不学无术的人,掏钱捐了个候补的小官。有一天他来见左宗棠,说:“中堂大人,看在你我是亲戚的份上给我弄个一官半职吧,省得别人说我空有大人这门亲戚了。”左宗棠说:“你非得当官么?回家去吧,我可以送你二十亩好地,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就行啦,别的甭想!”这黄兰阶碰了钉子,歪脑筋一转,想到一计。他跑到琉璃厂文化市场,找到一把扇子,请了个书生仿写左宗棠的的笔意,题了“兰阶世侄”上款,拎着扇子跑到福建去了。按照规矩,候补官儿也得去参见长官。当时已经深秋,天气转凉,黄兰阶却还摇着一把扇子。总督见了奇怪的问:“你很热吗?”“很冷,不过,学生舍不得放下世伯左中堂送学生的这把扇子。扇子在手,总让学生记起他老人家骂我不长进、没出息、连一个差使也干不了,不如回家种田的话,还说要送给我二十亩地。”说着,泪就要流出来了。总督一听大惊,赶紧忙给黄兰阶安排差使,并且连连保举。左宗棠得知,不但没骂,反而夸奖道:“这黄三,有水平!有水平哪里还用得着我推荐呢?”

成败胡雪岩

胡雪岩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时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入股伙计。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遇到了一个穷困潦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