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查实之后,乾隆皇帝发了话:“甘肃此案,上下勾通,贪污害民,真是从来没有过的奇贪异事。所有犯人都要依法严惩!”最终,王禀望、蒋全迪被处斩刑,王廷赞处绞首,勒尔谨赐死;其余贪污数万两的巨犯斩首五十六人,免死发遣四十六人,革职、杖流、病故、畏罪自杀者数十人。
九门提督鄂善是乾隆非常信任的一员干将。有人举报说,他在审理俞君弼和亲戚许秉义争夺财产一案中收俞家贿赂一万两。对于这件事情乾隆非常重视,命亲王、大学士、尚书共七人秉公查处,并每日报告一次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是:鄂善受贿事实确凿。乾隆把这七人和鄂善找到一起,当面询问鄂善,鄂善沉默一会儿后从实招了。乾隆下令:本来应该判斩刑的,鉴于鄂善为官有功,决定法外开恩,赐他自尽。
康熙五十四年,山西巡抚苏克济参奏太原府知府赵凤诏:贪赃枉法,巧立税规,勒索商民,收受赃银三十余万两。皇帝一面派人往山西查处此案,一面让督察院将有关情况转告其父亲——深得皇帝信重的、清廉的当朝户部尚书赵申乔,赵尚书当即气得昏死过去,醒后立即上书皇帝请求撤职。康熙说,你的奏章里言辞过于偏激啦,哪像个有身份的大臣?让他仍守原职。最后查实赵凤诏收受赃银二十万两,被判斩立决。
乾隆四十七年,江南道御史钱沣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吏治废弛。对国泰的劣迹,乾隆早有耳闻,但未尽深信。事情发生后,乾隆让军机大臣询问钱沣,得到肯定回答后,派和珅、刘墉、钱沣一道往山东查国泰案,和珅任“组长”。乾隆并不想把事情搞大,而和珅最能领会乾隆的意图。最终案件查实,加恩赐令自尽,地点刑部大牢,监刑官侍郎诺穆亲。至于钱沣则升任通政司参议,他为官清贫,甚至御寒的衣服都缺,终至积劳成疾,乾隆六十年去世,享年56岁。
贪官轶事(二)
明珠明珠字纳兰,在康熙朝有十几年时间权势最盛。康熙曾经御书了一幅中堂赐给明珠说:“朕在闲暇的时候喜欢留心经史,也经常临摹古时候书法大家的墨宝。但是虽然是日夜揣度仍然没能够领会到其中深奥的东西。集这些年的领悟感触,偶然写成这幅字,倒不是因为自己的书法已有成就,只是觉得你天天陪在朕的左右处理政务日夜勤劳,所以把这幅字赐给你,一是让你给挑挑毛病,二来让你繁忙之余注意休息自娱。”明珠受宠的程度自然是可见一斑。
明珠为人虽然性情狡猾奸诈,但是外表却很慈善。见到外人总是和颜悦色、柔声细气的,完全没有权倾一时的飞扬跋扈,让人觉得和蔼可亲,也因此笼络了一大批人,像佛伦、葛思泰、国柱、李之芳、熊一潇等等。他通过买官卖官、提拔派缺等手段大肆聚敛钱财,搞得当时官场学道一片混乱。
明珠如此贪婪,康熙自然看在眼里。有一天他把明珠召到书房,对他说:“如今当官的像于成龙这样清廉的很少。当然谁也不可能是全才,没有一点毛病,但是如果和先贤的修身治德的标准对照恐怕谁都会觉得羞愧呀。我这里有几本这样的书,送给你吧,虽然说不能完全按照书上说的去做,但也应该认真研读,以求领会其中的节义与道理。”其实这是康熙见他过于贪婪不知道收手而以于成龙来敲打他的。但明珠却是财迷心窍,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照贪不误。没多久,就被言官郭某弹劾,丢官罢职。查他财产,却少得可怜。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把贪墨的财产都分给自己的族人、亲戚,让他们广置田产,使人人自足。所以明珠的家族后几代因豪富称冠满洲世家。
明珠的孙子成安,因为得罪了同样贪婪的和珅,结果被抄了家,查出来其家里所藏的珍宝有些就连皇上的国库都没有。
和珅和珅的贪婪可以说是“名扬四海”,其中的种种情节也都为人所熟知。和珅伏诛时,圣旨上说他私自盗取大内宝物,这绝非故作声势,而是确有其事。史料之中有几段记载,足可见其肆无忌惮:
有一次孙士毅从安南回来,在宫门前候旨,正好碰到和珅。和珅见他袖子里面鼓鼓囊囊的就问孙士毅:“你带的什么东西呀?”孙士毅回答说,是一个鼻烟壶。和珅要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硕大的珍珠雕琢而成。和珅赞不绝口,说:“把这东西送给我把玩几天怎么样?”孙士毅说:“我昨天就已经向皇上禀报过了,给了你怎么向圣上交差呀?”和珅很不高兴说:“跟你开玩笑呢,都小气成这样!”过了几天,和珅碰到孙士毅对他说:“我昨天也买了一个你那样的珠壶,你看看咱们两个的哪个成色好呀?”孙士毅一看,其实就是前几天进贡的那个。开始孙还以为是皇上赐给了和,后来细一打听根本就没有颁赠这回事。竟是和珅自己从宫内偷出来的。
另宫中某处陈设有碧玉盘,乾隆非常喜欢。一日七阿哥一不小心给打碎了,顿时吓得大哭起来。他弟弟成亲王说:“赶快找和珅想办法吧,一定有办法!”于是一起来到和府求救。和珅听了故作难色说:“那些珍宝其实民间没有的!我也没办法呀。”成亲王明白他的意思,把他招到平静的地方耳语良久,和珅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