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风云起起伏伏,坐拥幸福长长久久。平淡淡的日子就随它平淡淡地过,何必成为那欲望的俘虏。流水般的日子就让它流水般地走,何不把握这眼前的幸福……说到这里,想起一句颇有一点“宗教”意味的语言:幸福,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最不能忘怀的,是我的童年。
因为爷爷家在乡下,所以经常回老家玩。每次回老家,印象最深的是,爷爷总会端出香喷喷、热腾腾的鲜美鸡汤,喝得我美滋滋的。上小学了,假期我又去乡下老家,爷爷特地从邻居家抓了一只大公鸡来宰杀,谁知是刀不快还是技术不过关,公鸡拖着被割了一半的脖子,满院子跑,血像喷泉一般涌出。晚上,我做了一个噩梦:一只没有头的公鸡在我后面紧追不舍,我跑啊跑,总也摆不脱。醒过来,才发现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无忧无虑的童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我还是经常回爷爷家,经常喝美味的鸡汤。但是,这些幸福的时光,突然在爷爷患病后终止了。
我到医院去看爷爷,发现爷爷身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管子,话都不能说,只能以纸笔代言;不能吃饭了,靠从嘴巴灌液体或打葡萄针度日。全家老小,川流不息地来探望,讲讲家里的琐事,邻里间好笑的事,开开玩笑,为的是让重病的爷爷高兴。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爷爷,似乎也听得笑眯眯,挺开心的。
人人见爷爷,谈到病情,都说:这是小毛病,治一下就会好的。但在背后,所有的人都知道爷爷的病八成是好不了了。人们痛哭流涕,但还是隐瞒着爷爷,为的是让他去世前能过得开心一些。
爷爷的身体越来越衰弱,最后开始呼吸困难、呕吐、便秘、水肿,他痛苦异常,却无法述说,让亲人们好不伤心。医生也说,爷爷是无法复原了,浑身插满的管子也难以挽救他的生命,至多能延长一点时间而已,大家要有思想准备。那时,我还不太懂这些,只是想,爷爷可能再也不能陪我玩了,再也不能俩人面对面地盘腿坐着,喜滋滋地对喝美味的鸡汤了。奶奶睁着哭肿的双眼,看着痛苦而又无法言说的爷爷,心中悲痛万分。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爷爷在病床上痛苦地挣扎了好几个星期,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丧事办完后,爸爸妈妈整理爷爷的遗物,找到一个小笔记本,里面记载着爷爷想做却没有能做的事情,比如,希望把被赶出家门的伯父找回来;在奶奶生日时,买一枚昂贵的戒指当礼物,并庆祝他们结婚五十周年,尤其让我感到难过,一下子泪雨滂沱的是,爷爷说他希望他的病快点好起来,再为自己的孙子杀鸡做鸡汤。如此等等,还有许多零零碎碎的愿望。爸妈看着看着,大哭起来,心中好生后悔:为何在爷爷生病期间,不及时将真实的病情告诉他,让他有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心愿,大家也可帮助爷爷做到这一点,让他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如今,天人相隔,爷爷永远不能完成自己的种种心愿了。
记得影片《停不了的爱》中有这样的台词:
小时候,看着满天的星斗,当流星飞过的时候,却总是来不及许愿,长大了,遇见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却还是来不及……
人世间的种种心愿,或许真的无法追上流星的脚步,但是无论如何,请让我们把这首歌唱完吧,虽然不能给你翅膀,但却能给你最真诚的祈祷,祈祷流星的脚步慢下来,祈祷尘世的每一颗心,都能抓紧时间去许愿,抓紧时间去爱,抓紧时间,去追赶稍纵即逝的幸福……
记得以前曾在美国的《读者文摘》上读到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汉敲开坐落在一条大路旁的一户人家的大门,请求主人提供给他一个干活的机会,以换取一顿简单的饭食。善良和蔼的主人看了看流浪汉那饥饿而疲惫的面容,又看了看院子东边的一堆木柴,高兴地说:“正好那边有堆木柴挡路,请帮我把它移到西边的院墙下去吧。”流浪汉于是非常高兴地帮主人把木柴搬运到西边。当他干完活的时候,善良的女主人早已给他预备下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流浪汉饱餐一顿之后,又心满意足地上路了。
主人的孙子看着那堆木柴总是被不断前来干活求食的人搬来搬去,一直弄不明白祖父的用意。直到自己长大后,在一次探险途中钱尽粮绝,不得不像当年的流浪汉一样,向沿路的人家寻求活干,以获取一日三餐的温饱时,才彻底明白了祖父的用意。当年,祖父就是用那堆平常的木柴,维护了别人的尊严,点燃了那许多前来干活求食的人心中的温暖和希望。
整个故事既没有乞讨者,也没有施舍者,有的只是让人刻骨铭心的友善;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和相互帮助;有的只是感人肺腑的仁爱与真诚;有的只是对别人(即使是落魄的人)尊严的维护和捍卫。
以后又看过一篇发表在国内报刊上的消息,所叙述的事件与做人的尊严密切相关。讲的是1995年的春天,珠海瑞进电子公司的韩国老板金珍仙恣意践踏中国工人尊严的事。
财大气粗的金老板因为一件惹自己生气的小事,竟然无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