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幸福财女计划> 第19章 什么样的男人值得你投资(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什么样的男人值得你投资(2)(2 / 2)

实际操作,帮助判断基金经理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否符合事实。

在互联网泡沫期间,许多号称以价值投资哲学指挥投资操作的基金经理都忍不住加入了追逐所谓“新经济企业”的游戏,他们的业绩看起来熠熠生辉,其实是太阳下的肥皂泡。等到泡沫破灭,“裸泳”的他们将会统统暴露。基金经理的这种为了让业绩“好看”而违背与投资人“最初约定”的行为,无异于对配偶的“不忠”。多少投资者只注意到这部分基金经理的漂亮业绩,并且把钱放心地交给了号称自己为价值投资者的他们,“梦醒时分”才觉悟到自己上当了。

对冲基金的真本事

持传统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们一般不能卖空股票,也不能使用财务杠杆。而对冲基金则可以天马行空,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在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前,许多对冲基金的主要策略是抓住市场上暂时性的可乘之机(哪怕非常细微),运用财务杠杆放大收益。但是随着市场流动性的骤然收紧(人人都开始囤积现金,没有人愿意把钱借贷出去),那些本来挺合理的可乘之机突然变成了陷阱。多少明星基金经理惨被拉下马!同时也显露出过去他们的“投资本领”的很大一部分是指他们可以借到最便宜的钱。以至于有人讽刺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批人像对冲基金经理们这样以这么有限的个人天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了这么大的财。

除了了解驱动基金经理取得回报的因素之外,回报的波动率--取得这样回报的代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看起来非常高,但是却忽上忽下的,这样的业绩就要大打折扣。道理很简单:一只起始股价为100元的股票,跌了50%,如要再回到原价,它需要涨100%。因为起落太大,与波动率小的投资相比,你失去了“利滚利”的机会,最终的结果会非常令人失望。回报波动率大,也说明基金经理今天取得的亮丽业绩包含的偶然性比较大,未来的表现很难维持在历史平均值上。因此,风险调整回报率才是真正可比的业绩。

对于老公候选人的那些吸引人的外在条件,应该退后一步,仔细掂量: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他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这些因素是偶然出现在他生活里的,还是他自己努力奋斗的成果?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价值观是冲突的还是一致的?他有否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上做的是另一套?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再下结论。这个“贴士”虽然没什么新意,却是永恒的真理。

“他是真聪明还是真运气”

在选择未来配偶之前,很多女孩子常常设定一些条件,比如“我想要找个海归”或者“我想要找个房地产大亨”之类的。毋庸置疑,媒体上经常有关于此类精英的报道,他们或是拥有高薪职位,或是已经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确实很能吸引人。但是,这种想法有着致命的缺陷:一是“生存者偏见”,二是把运气当成本事。“生存者偏见”指的是人们在判断某个群体的状态时,只看到该群体中目前仍然生存着的那部分成员,而看不到该群体中已经被淘汰的那些成员,因此,判断结果往往比真实状态要偏好一些。把运气当成本事比较好理解,明明是风顺船疾,水涨船高,却以为都是船老大的功劳。牛市来了,阿狗阿猫炒股都赚钱,便以为阿狗阿猫都是投资高手。

当你评估某类人成功致富的可能性时,你得考虑到进入这个行当的人的平均成功率,而不是只参考几个少数达到顶峰的人的经历。这是“生存者偏见”给我们的警示。王宝强成功了,可是有多少“北漂族”还在苦苦挣扎?不能因为有个王宝强,就觉得当“北漂族”一定可以成名成功。把这个道理用在“海归”身上,可以破除一下“海归”崇拜。大部分人对于“海归”的认识来自于媒体的报道,而被媒体注意到的大部分“海归”又都是已经有所成就、值得报道的。这就在大部分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海归等于成功”的意识。有意思的是,最近两年来,媒体关于“海归”变“海待”的报道多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目迷信“海归”。关于“海归”的“生存者偏见”正在得到纠正,这是件好事。而且,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对其他“族类”也开展“纠偏”行动,去除先入之见,不迷信任何人,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眼睛真正雪亮,让南郭先生们没有混迹之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