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让小凌送她去学校,否则她就不上学。可小凌上班时间比较早,实在来不及送陌陌去学校。为此,她甚至想过辞去工作。
但后来,小凌夫妇又仔细考虑了一番,认为不能再这样过分迁就陌陌了,否则她将来会愈发依赖别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独立自主。于是,他们决定赶快行动起来培养陌陌的独立性,不再过分迁就或溺爱她。
其实,要让孩子真正变得独立,家长自身首先要改变对其固有的态度,不能过度关心或迁就孩子,否则会让他变得过于情绪化,或产生很强的依赖性。那么,到底家长该如何改变自身呢?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看到他正在做事,做得不好也要忍着不去“帮忙”
刘女士是一家电器公司的普通职员,每天工作都很忙。但即使如此,她还是每天中午换两次公交车回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上初中的儿子做饭,因为她觉得学校的饭菜不可口,儿子吃不习惯。每次做好饭之后,刘女士还顾不上吃,就又要赶着去上班。这样每天奔波,虽然辛苦,但她觉得很值得,她说自己跑点路吃点苦没关系,只要孩子吃得好、学得好,她什么都愿意做。
然而,刘女士的做法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儿子并不想和妈妈一样,每天中午来回奔波。渐渐地,儿子非但没有感动,反而越来越不愿和妈妈亲近,因为他感觉妈妈没有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家长的过度关心、呵护,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让他变得自私、依赖。所以,平时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应适当放手,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让他自己去奋斗。而当孩子在做某事时遇到难题,家长也要先忍住不去“帮忙”,否则可能越帮越忙,使孩子彻底失去独立做事的信心与勇气。
2对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却不愿意去做时,家长不能过分迁就他
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或不合理要求,家长不能迁就、顺从,否则就是在助长他“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这种心理很容易让他变得自私自利,却很难让学会自立。
所以,若家长们遇到像小凌所面临的问题,那就不要继续迁就孩子,不要一味顺从他,让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相反,家长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冷静地爱孩子,必要时让他尝一点苦头,这样他就能慢慢意识到,很多事情是自己必须独立去完成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要改变孩子的坏毛病,首先得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当然,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中已生活好几年,要改掉一些坏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此,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让他明白自己并非可以为所欲为。
细节99:“当众批评”吓走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