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9:男孩哭泣不是懦弱的表现
小石头是一名男生,活泼开朗,聪明好学,升入小学四年级后,一心想当名班干部,为同学、为班集体做些贡献,可没想到的是,老师竟然选了一名比他差的学生当班干部,他觉得很委屈,越想越难过,回家的路上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起了转。
“小石头,你这是怎么了?”刚回到家,妈妈看他眼圈红红的就问:“是不是在学校被人欺负了?”
“……不是,是老师……老师不让我……呜……”谁知道小石头话没说完,就呜呜的哭了起来。
妈妈眉头一皱,板着脸说道:“一个男孩子,成天哭哭泣泣的像什么样子,不准哭,再哭妈妈打你屁股了!”
小石头见妈妈不仅不替自己打抱不平,还要打自己屁股,心里更委屈了,嘴一咧,哭的更凶了。
妈妈见状,走过去就朝他的屁股拍了一下,小石头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不管妈妈在门外怎么敲、喊,他都装作听不见,蒙着被子呜呜的哭着,直到哭累了,抽泣着进入了梦乡。
妈妈在外面又急又气又后悔,恨自己没先问清楚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就算自己有错,一个男孩子一开口就哭哭泣泣的也不对啊,真是越想越郁闷。当儿子睡着后,她轻手轻脚打开了儿子的房门,看着儿子哭肿的眼睛,无声的叹了口气。
从这天开始,妈妈发现小石头变得不太爱和自己说话了,自己喊他的时候,他也经常躲着或者一直低着头说话,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现在变得十分的内向,不爱说话。
小石头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生活中,不少年轻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子遇到挫折或受到打击而哭泣时,都会像石头妈那样“安慰”孩子。在这些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个男孩,就应该坚强些,即使身体受伤或受到打击也不应该像女孩那样哭哭啼啼,那太娇弱了,一旦形成习惯,长大后的孩子岂不是会变成柔弱、不敢勇于面对困难的人了,怎么能成为男子汉担起家里的“顶梁柱”的重任呢?的确,这些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儿: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时,要区别他的年龄,也要区分具体情况,不能搞“一刀切”的强制式要求。
1对六七岁的男孩,不宜强制要求他“不哭”
当男孩在六七岁时,当他遇到挫折而哭泣时,父母不应求全责备,而应该让他哭出来。对成人来说,偶尔的流泪哭泣还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对孩子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哭泣更是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是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常用方式,还是向父母求助的一种信号,更是对自己能力不及的一种反映,还是孩子自我疗伤的一种手段。
这时,父母应闻言安慰孩子,在他情绪宣泄后,和他一起讨论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自己不能解决,自己应该想什么办法去解决等,让孩子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如是几次,孩子在遇到类似的困难,自己就有了底气,哭泣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
2对十来岁的男孩,应教会他控制情绪
小律是个十一岁的男孩子,他家的家教很严,男孩子必须要坚强,不能哭,也不能闹。因此,小律在外人眼里,从小就是个听话、能干的好孩子,只不过性子有点闷,不善于和人沟通交流。
小律的父母觉得这会影响到小律的成长,便带他去了心理咨询处,希望专业人士能帮助小律。心理医师经过一番询问,最后确定,是小律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虽然小律是男孩子,但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鼓励孩子哭出来,把心里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心理医师这样对小律的父母说道。
“让他哭?男孩子怎么能哭呢?那样太娇气了。”小律的爸爸说道。
心理医师摇摇头,笑着说道:“男孩子怎么不能哭?和大人一样,孩子也会有情绪,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想找个发泄口发泄一下。哭是孩子最直率的发泄方法,做父母的不能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啊。”
“可是……”小律妈还是觉得男孩子整天哭哭泣泣的不合适,心理医师像是看出了她的疑虑,微笑笑道:“不是让他成天哭,男孩子还是应该有志气一点嘛,这一点,其实孩子自己也知道的,所有很多男孩子在哭的时候,其实是背着人的,所以父母偶尔发现孩子忍不住在你们面前哭了,不要一味训斥,应该打开他的心结,鼓励他用哭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
“原来是这样。”小律的父母这才明白。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在这种时刻,哭确实是一剂良药。
可见,当男孩在十来岁时,他已经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已经明白自己“是一个小男子汉”了,但仍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少的问题,当他哭泣时,父母也应劝慰为主,并告诉他“遇到十分难过的事情时,就哭出来吧”“男人哭泣不是丢脸的事儿”,然后让他放下心理负担后,也明白负面情绪是需要控制的,而自己可以尝试学着遇到小事儿不哭,而不是一昧的压抑。
细节10:对男孩加大“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