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生存与毁灭> 第77章 深山里的绿色之梦(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深山里的绿色之梦(3)(1 / 3)

“我是小平家乡的农民代表”

2001年3月8日下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在进行分组讨论,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四川代表的小组里,一位身材高大、微微发胖的中年妇女站起来向总书记伸出了手,激动地说:

“我是小平家乡广安市的农民代表,请您到我们广安作客!”

江泽民总书记含笑点头道:“好……”

2001年11月底在广安考察期间,我特意去蒲莲乡采访因种树而出名的全国劳模何碧英,昨天市林业局在介绍情况时提到了她。

我们冒着霏霏细雨去到了60公里外的蒲莲乡,但乡上人告诉我们,她已经进城去看病了。于是我们径直去参观她承包的荒山和水库。

荒山已经变成了青山,长满了柏树、灌木和杂草,即使到了初冬时节,也是一片黛绿。山下的水库十分清澈,宛如一面巨大的玻璃镜,映出了山峦和林木的倒影,让这一片风景在静谧中增添了灵动。

当地的乡干部告诉我,多年来,何碧英就是靠水库里的鱼培植荒山上的树,这也算是一种“循环”。

这天中午,我们终于找到了她。

这是一个高大的、微胖的女人,看上去并不像个土里土气的农民,而更像一个乡镇企业的女老板。谈吐泼辣但并不粗野。她告诉我们,自己已经病了一年多,头晕、头疼、视线模糊看不清东西,医生说是“劳累过度”。但表面上她仍然是健康的,虽然发福了仍并不过分;圆脸上的一双大眼睛仍然灵活;嘴不大,牙齿很整齐;双颊上还有浅浅的笑窝,想来年轻时应该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长得乖”。只是黑发里已经出现了银丝,声音也有些嘶哑,这些都是劳累过度的痕迹。

从青年时代起,何碧英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改革开放初期她就远离家乡去湖北、广东等地打工,干过砖厂里最苦最累的装窑工,但这些工作并没有让她富裕起来,几年后她又回到了故乡。

何碧英的家门前有片荒山。听老一辈人讲,荒山上原是长满了大树的,一些古柏足有两人合抱粗,但是经过“大炼钢铁”后,树被砍光了。从何碧英记事起,就没看到过山上有什么树。而当她从广东回到家乡时,山上不但没有树,连草皮也已经被铲光了,只留下了一片黄土。

当时,广安农村和附近广大地区一样,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烧柴,几乎每一顿煮饭时,何碧英都在发愁——拿啥东西来烧,咋样才能让丈夫和孩子们吃上一顿煮熟了的东西?

于是,她想在这片荒山上种树,她告诉丈夫:“我要承包这片荒山。”

长相英俊但性格绵软的丈夫被吓了一跳,激烈地表示反对:“没见过在这片山上栽树,你想栽,你能行?我不同意!”

何碧英短发一扬,笑出了声。丈夫的反对本在意料之中,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敢想敢干的她,性格像个男娃娃,而丈夫对她一向温柔、体贴,自结婚起,家里的大事便历来由她作主。于是她转身出门去找生产队长了。

她说:“我要承包这片荒山。”

生产队长诧异地瞪大了眼睛:“你想承包多久?”

“我要种树,树长得慢,时间短了不行,得多承包几年。”

“那就30年吧。”生产队长的回答十分慷慨,他注意地打量着眼前这个苗条、高挑、漂亮的年轻女人,眼神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异。

生产队长虽然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但何碧英却十分认真,她和队长仔细商定了承包后的收益分配办法——按“四六”分成,何碧英得六成,生产队得四成。

虽然已经达成了承包协议,但这一次性格绵软的丈夫却仍然没有让步,他执拗地说:

“你愿意种树就去种吧,我得留在山下种田种地,万一哪天树种不成了,你还得回来,一家人还得吃饭,还得过日子!”

怎样才能让丈夫死心塌地跟着自己上山呢?

何碧英想出了一个“绝招”——她背着丈夫把所有的自留地、包产地都和乡亲们对换,全换在山上,而且签了合同,盖了手印。

当丈夫知道了这一切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于是只得叹着气、嘟囔着,无可奈何地跟着她上了山。

刚上山的那几年是一段怎样令人心酸的艰苦日月呀,直到今天,一提起当年创业时的情景,性格刚强的何碧英仍然忍不住流泪。

山上没有房屋,夫妻俩就住在岩洞里,地上铺了些谷草,这就是床。

她和丈夫上了山,六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留在山下。家里没有人,孩子们不但得自己照顾自己,而且每天还要负责给父母亲送饭。几岁的孩子搭着板凳把饭煮熟后,中午得送到山上,一个下雨天,儿子在送饭的山路上竟失足滚进了小河里……饭倒了,衣服湿了,差点送了命,何碧英紧紧抱着浑身湿透的儿子,母子俩都大哭了一场……从此,她不让孩子再送饭了,自己找几个石头在岩洞边搭起了锅灶。

每天早晨天不亮她就起身做饭,吃了饭就和丈夫上山开荒、挖树窝。不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